這篇文章,我想要談談有關孩子眼神接觸與迴避這件事。

面對孩子眼神的迴避,我們先來思索,自己所擔心的會是什麼?眼神迴避所要傳達的訊息到底是什麼?

當孩子眼神沒有和我們接觸,先確認他有沒有和我們互動?例如當我們在跟他講話的時候,他眼睛沒看我們,但是否能夠順利回答我們的提問?當我們下達指令,他是否可以完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至少反映孩子可以維持適度的專注力,或是理解我們所表達的內容。

一般來說,孩子和家中爸媽,兄弟姐妹,熟悉的爺爺奶奶在互動時,除非孩子在當下做錯事情,擔心被處罰,被責駡。否則一般孩子的眼神接觸,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但如果孩子在和家人互動時,眼神卻迴避,這時就需要進一步來確認,孩子在社會互動上,在溝通表達上,是否出現異樣。在行為上是否出現一些刻板、局限、重複的固著現象。以釐清孩子是否泛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問題。

但請提醒自己,眼神迴避不全然等同於泛自閉症。

有些孩子的眼神迴避,眼神不敢直視,主要反映出來的是在人際互動過程中,伴隨了焦慮反應。當然,前面提到與家人互動,照理說孩子是不需要焦慮。

如果孩子眼神接觸本身反映的是一種焦慮,這時在和他互動時,則須避免一直要求他或強調他的眼睛,一定要看著我們。有時,我們過度的強調,反而讓孩子更容易聚焦在眼神注視這件事情,而更容易升高他的焦慮指數。

雖然,孩子眼神無法和我們直視,但至少我們的眼神可以注視著他。我們很自然的和他對話,這時孩子也可以在互動過程中,慢慢地評估,和我們的對話是否存在威脅感,同時他原本所擔心的事情是否會發生。

當孩子尷尬、不自在,這時我們可以透過比較容易吸引孩子注視的一些物品,做為兩人溝通之間的媒介。

有些孩子在注視的過程中,眼神會不時位移,一會兒停留在物品上,一會兒停留在你的眼神上。以漸進的方式,讓孩子慢慢熟練。其實,期待孩子眼神接觸,倒不是說,眼睛一直要盯住對方不動,而是適度進行位移。

提升孩子的眼神接觸,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遊戲或活動來進行,最常使用也比較容易進行的方式,例如丟接球,讓彼此站在一個適度的距離,進行丟接球。在傳球的過程中,讓孩子很自然的把眼神聚焦在我們的視線上。

當然眼神接觸或眼神迴避,是一項指標,有時在提醒著我們,孩子是否存在著一些發展上的訊息。如果你有需要進一步的釐清,建議你可以尋求相關醫療院所精神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評估與判斷。


Photorpavich,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