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我想好好來釐清專注力這件事。

教室裡,老師常常發現底下有些孩子,總是望向窗外,或交頭接耳,或低頭做自己的事,而沒有專心上課聽講。

這時,老師在講臺上,一次提醒,二次叮嚀,三次糾正,四次處罰,依然沒有任何的作用。

既然如此,老師很容易告知爸媽一個訊息: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們從上課的行為,似乎看到孩子分心的模樣。

但孩子是否真的專注力有問題?請先少安勿躁,讓我們一一來釐清。

首先,確認孩子這樣的表現,是在單一課堂(例如數學課)出現,還是別的課堂也是如此?這目的主要在於確認孩子是否存在跨情境的問題。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注意力缺陷症(ADD)的診斷,是需要具備跨情境的條件才成立。

接著釐清孩子的課業表現,例如各科成績,包括平常考、段考等整體表現,以及作業、評量等完成度。

如果孩子在各科成績上,依然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水準或許在每個爸媽老師心目中的標準有異)這時,孩子的專注力是否有問題,暫時保留。

畢竟,要維持一個好的考試成績,還是得需要在國小40分鐘,國中45分鐘的時間裡,完成眼前的考試(當然,每場考試所需時間有異)。要能達到好的成績水準,仍然是需要好的專注力才能完成。

除非,孩子本身在特定的領域,具備了資賦優異(例如數理資優),也就是說,眼前的評量考卷,內容對孩子來講,真的是太簡單不過了。(雖然,資賦優異並不全然等同於成績優異的保證

如果孩子的課業成績表現不理想,這也不表示孩子的專注力一定有問題。

這時,會再進一步確認,孩子在做哪些事情,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專注力。試著列舉出孩子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的活動,先排除孩子使用網路與3C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

假如,孩子依然可以在許多的活動上,維持特定的專注力,那孩子是否專注力有問題,就會予以保留。特別是,有些孩子對於閱讀小說,非常的感興趣。然而,閱讀小說這件事,是極需要高度的專注力。

因此,當孩子課業成績表現不理想,但又特別喜歡閱讀小說,這時我的假設,傾向於孩子較沒有花心思在課業上面,或孩子的課業基礎能力相對薄弱一些。

你也可以進一步觀察孩子在與人對話時,他是否能夠適時進行回應。或許,孩子眼睛並沒有注視著你,但是如果他依然可以回應你的問題,那這時孩子是否專注力有問題,依然予以保留。

當老師在課堂上,發現孩子上課不專心,這時老師可以做一件事情,把孩子叫起來,回應你剛才所說的內容,來確認孩子當下是否有專注聆聽。

在討論專注力這件事,有一個前提,孩子的智力表現,基本上是維持在一般範圍內或以上,同時必須要排除孩子因為焦慮、態度,或理解能力上的問題。

面對孩子在課堂上的專注力表現,我們先不要太過於直接下定論。藉由一步一步的問題澄清,將有助於讓我們充分瞭解孩子的實際狀況,而找出相對應的解決之道。


PhotoTammy McGary,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