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孩子的競爭力,你是否曾經想過,在我們自己心目中的競爭力,到底究竟是什麼?

是孩子面對未來,生存的能力,或是孩子與他人之間的較勁與評比,或是要來證明我們的教養或教學能力?

談到競爭力,許多父母以及老師,馬上聯想到的,大多數是孩子的學業成就。

分數往往成為我們大人評比的指標,在這分數底下,不僅讓孩子們不時的進行比較。同時,羨慕,嫉妒在這當中,不時的交錯著,而我們的教育卻也很少教孩子如何懂得欣賞別人的成就。

當然,學業成績的表現,對於現階段孩子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

當孩子本身取得了比較高的分數,或許也給予孩子未來,在升學上,多了一些選擇的機會。

然而,這裡的選擇,卻也關係到孩子是否對於未來的目標設定,能夠有明確的方向。否則,如果只是有了分數,自己卻也茫然,無所適從。

同樣的,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能逐漸找出孩子的亮點,我依然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獨一無二的亮點,等待我們大人去發掘。

當然,競爭力絕對不只是課業這件事

當中,也關係到孩子對於所成長土地的認同感,人性的關懷,能夠學習接納身旁各種身心特質同學們的存在。孩子需要瞭解,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差異,也因為這些差異而為這世界帶來豐富以及美好。

不同,沒有絕對的對錯,或是高下。

培養孩子擁有良好以及穩定的人際關係,這部分,我非常建議,有機會多讓孩子參與校園裡的社團,或是校外活動的經驗。讓孩子學習與人與人之間,團體共同合作與默契。

同時,對於周遭事物的好奇,以及所激發出的熱烈情感,與興趣的培養,這些也在在反映著,孩子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當中,也讓我們逐漸看見孩子的視野,除了停留在課業學習之外,也增加了對周遭事物的探索與瞭解。

面對情緒管理的學習,這一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課題。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孩子如何在失敗的經驗中,能夠讓這些化為成長的養分,而逐漸讓自己的抗壓性,好因應與面對壓力的承受。

我常常談一件事,看一個人,看一個孩子的真正能耐,有時是要看他在壓力底下的反應,而非是在舒適圈的表現。

同時,提升孩子的競爭力,如何讓孩子的思考,能夠更加的有彈性,能夠更加的變通,讓孩子試著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事物,也多了一些解讀事情的合理方式。

我常常和孩子分享一句話,「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同時,在我們社會上,如果每個人對自己負責,我相信這個社會會變得很祥和。

對自己的負責,讓孩子學習自我覺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所作所為。同時,讓自己能夠做好自我控制,自我監督,以進一步自我管理。當中,對於孩子最大的挑戰,也在於面對3C該如何有效的正向運用。

面對競爭力的培養,孩子需要逐漸的提升選擇判斷眼前的事物的能力,同時能夠做好計劃,組織,規劃的能力。

當然,每件事情迎面而來,孩子該如何迎刃而解,這也關係到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透過實際的行動,徹底的執行力。

說真的,與其,我們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有了豐裕的收入,以後來過好日子。這樣的期待,很是自然,也沒有對錯。但與其,我們只停留於讓孩子以後過好日子,或許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透過競爭力,可以好好過日子。這將是我的盼望與期待。


PhotoFree-Photos,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