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既是土壤液化又逢地震帶的地方,家裡經常出現芮氏規模4、5、6的淺層地震。當然,餘震也是不斷。

我多麼想要安安靜靜地在家裡準備功課、好好看我的書、靜靜地聽我愛的音樂、想想我關心的事。但這一點常常事與願違,沒有人可以知道我的感受。一種整天處在天搖地動的感受。這時,你就知道我多愛到學校上課。

當然,我知道我弟弟並不是故意要如此。雖然板塊自然的碰撞很是自然,我弟弟的控制力不好在家裡我也習以為常。不然,你說我能怎麼辦?

但是這搖晃的頻率與強度實在是太強烈了,往往我的思緒在那一霎那被震下來,我的情緒海嘯也在那一刻被激發出來。我沒有辦法專心思考,準備我隔天的考試,及今天應該完成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任誰都會變得很焦慮。

當然,我的焦慮也會形成一波波生氣,像17級陣風的強颱威力。但是這一點對我弟弟來說,其實也起不了作用。因為他也像另一個颱風。我們兩人有時就像藤原效應一般,只是把爸媽弄得更加烏煙瘴氣。

但我還是要強調我弟弟並不是故意的。

但是請你們也要感受我這做哥哥、做姐姐的無奈心情。一種長期處在無法安靜,終日像住在施工工地的家裡。我多期待一個安靜的環境。

我知道爸媽花了許多的時間在弟弟身上。沒錯,從理性上來講,我知道弟弟需要更多特別的協助。但是從感性上來說,我畢竟也還是只是一個孩子。我也會希望得到爸媽全然的愛、完整的關心與公平的對待。

有時,我也常常在想「如果今天弟弟的問題發生在我身上,不知道該有多好?」當然,這想法其實也很可悲、很可笑。我知道弟弟自己也不喜歡整天被人批評、指責、糾正、排擠、嘲笑。也不愛在學校被認為是故意搗蛋,壞小孩、不乖、麻煩製造者。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這些標籤就像一件件厚重的外套,套在我那低自尊的弟弟身上,令他難熬受不了。

但我還是想要訴說我心裡面的話。請爸媽不要認為我的表現好是理所當然。我多希望爸媽能夠感受我所面對的狀況,一種處在慢性壓力折磨的狀況。我也會表現不好,我也會出狀況。

我要的不是同情,但需要你的同理。你們不需要告訴我「你真的好可憐,有過動兒的弟弟在家裡,需不需要我為你做什麼事?」但請試著一起來感受如同身處在震央的心情。這種感受就像在周星馳作品,《美人魚》電影裡,當人類使用破壞力強烈的深海聲納來驅趕海豚。在男主角劉軒自己去嘗試體驗聲納所帶來的極度不適感受之後,進而要求關閉青羅灣所有的聲納。同理,在這一刻,發酵。

同理不同情,當你遇見家裡有過動兒的手足們,這將是最友善的對待。




Photo:Nick Ledford,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