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學習同理心與尊重(下)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我瞭解.我體會.我知道
在《永遠在一起》影片中,12歲罹患白血病末期的男孩山姆,和與他同樣生病,在醫院認識的好友菲利,兩人在面對青春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而死亡隨時會來叩門到臨前,如何彼此在這有限的生命當中,逐一寫下自己的夢想,並一一在生命中實現願望。

或許,有著共同的生命經驗,在彼此瞭解的路途上,也較能夠相知相惜。在實務上,發現同是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時在相處上,甚至於相較與其他同儕的相處,反而願意,也較能夠彼此分享對於自己經驗的看法。同時,彼此瞭解與體會也較容易些。



澄清思緒
在《借物少女艾莉緹》動畫中,讓我們看見十四歲,身高不過四英吋的小小借物一族的艾莉緹,與罹患心臟病,亟需靜養,由姑婆與管家照顧的十二歲男孩翔之間,特別,但真摯的友誼情感與尊重。

或許你我可以與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看待隱身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小小借物族人?為什麼翔與阿春姨在看待小小借物族人的眼光會不一樣?你是會同理及尊重地將他們視為好朋友,準備一個精緻的人偶屋,讓他們來居住?還是視為干擾者或想將小小借物族人占為己有?透過《借物少女艾莉緹》讓思緒再次獲得澄清。



明白所說
在人與人互動的過程中,當同理發酵,你將明白對方所說的話,所要傳達的訊息,並讓對方知道你知道。在《借物少女艾莉緹》的劇情中,你將發現小男孩翔對於艾莉緹所遭遇的困境能夠感同身受。回到你我與泛自閉症孩子,我們是否彼此能夠明白對方所說,特別是對於口語表達更為薄弱的自閉症孩子。有時,幫孩子說說他心裡面想說的話,嘗試反映他的情緒,讓孩子能夠感覺到被瞭解。



我的表達
人與人的溝通與互動,看似存在著許多的規則與標準,但其實當中卻也沒有一定的答案。《畫出你自己》透過4000多個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尊重每一道線條與色彩的組合,反映出孩子的純真性情。

從這部影片中,或許讓你我發現也慢慢接受,屬於每個人特有的表達方式。這就像是我們在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一樣,當然我們也希望星兒們同時也能夠學習接受不同人的不同表達方式。



差異的曼妙
這世界的美好,我想就是因為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而我們也慢慢學習接受這些差異。透過《畫出你自己》讓我們的星兒們也可以感受到非語言所傳達出的力量與美麗。

這些差異,不單純只是繪畫表達上,而是存在於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想法、經驗、情感表現,當然也包括每個族群的生活習慣。對於特質上傾向固執與二分的泛自閉症孩子們,或許可以從這部影片,慢慢讓自己的彈性多一些,模糊的可能性多一點。畢竟,生活在二分的孩子們,在成長上總是辛苦。



允許情緒
關於同理的學習,讓大人與小孩們,慢慢能夠接納及允許每個生命所呈現出的情緒反應。請記得,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差別僅在於所表達的方式,如果沒有造成他人或自己的困擾或傷害,那麼認同就很自然的存在。接納情緒,但不一定認同所做的事,特別是如果選擇傷害自己或他人。



我想瞭解你
在《史丹利的便當盒》電影裡,午餐的便當時間總是貧窮的史丹利最難熬的時刻,每當面對同學的媽媽為他們所準備豐盛的、滿載著母愛與關懷的便當,就讓史丹利羨慕著。但這部影片美麗的地方就在於同儕們卻充分發揮出「我想瞭解你」「我能體會你」的同儕之愛。

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你是否也願意花時間與心力來認識他們。當我們啟動了想瞭解對方的動力,或許也是這群孩子的幸運與福氣。在實務上,我最不喜歡,或者說害怕遇見的事,就在於班級老師表示出「我的班上同學那麼多,我哪有那麼多時間來認識。」

我常常想著,有時孩子像是我們大人的人生教練一樣,最單純的對待關係,有時反而是最美好的人性表現。無論家裡是否有泛自閉症孩子的你我,或許從《史丹利的便當盒》開始,啟動這便當,嗅聞出這瞭解與接納的美好。對於人性的尊重就躲藏在這些孩子互動的細節裡。



問題解決
在《史丹利的便當盒》中,學校裡,面對食物貪婪的威瑪老師,自己也不帶便當,卻老是喜歡偷吃或強迫他人與他分享便當裡的美食。當威瑪面對阿曼梅拉的閃亮四層鋼鐵便當盒的慾望被撩起時,一場搶奪便當大作戰即將引爆!

在同理史丹利及面對大暴君威瑪老師的情況下,同儕們彼此間,一場問題解決隨即腦力激盪出來。刻意謊稱午餐的使用地點,而讓想要一飽便當的威瑪遍尋不著他們,並被孩子戲稱「一個飢餓的瘋子在狂奔」。也在於這場搶奪便當大戰中,讓大人看見自己的貪婪,及對人性的不尊重,而衍生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泛自閉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總是在僵化的思考中,顯得明顯薄弱。在同理孩子的當下,最終仍然在於協助孩子找出自己生命中的困境解決之道。特別是人際關係的情境,總是瞬息萬變。這對於泛自閉症的孩子來說,總是難以接招,而容易陷入不知所措、驚慌失措的泥沼裡。



改變
在《史丹利的便當盒》中,電影中,「大暴君」威瑪老師面對學生們的惡整,第一時間感到羞愧與憤怒,並表示「我從來沒被這麼輕蔑過」「我受夠你們的侮辱了,太過分了」。並對於史丹利下達「沒有便當就不能來上學」的要求。唯也因為在這一波自尊心受損中,進一步認識自己先前的所作所為。威瑪老師隨後也選擇離開學校,當然也是面對自己的一場生命的改變。

同理與尊重,讓孩子們慢慢能夠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感受與看待。在同理的學習中,你我與孩子也逐漸在瞭解對方的動機下,進一步地也認識了自己的內心。人都期待被認識、被瞭解、被接納,泛自閉症的孩子也是如此。期待這七部影片如同拋磚引玉一般,透過這些影片中,人物角色的生命故事,讓你我對於泛自閉症能夠接納與同理,同時尊重每個孩子的生命與成長。當然,也在你我更為茁壯有力量下,進一步協助這群泛自閉症孩子們慢慢發展對於周遭他人的同理與尊重,這道課題值得我們持續學習。


本文同步刊登於 關懷泛自閉系列活動文集《賞析電影與書寫人生》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