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用翻譯:提升星兒情緒解讀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小霍一臉茫然地望著眼前雙手叉腰,瞪大雙眼,鼓脹著臉頰,口中不時發出氣息的阿凡。「你給我試試看!」阿凡加重了說話的語氣,打破了持續一段時間的氣息聲。

無奈地,小霍似懂非懂地,又趨前,用手直接去碰觸阿凡好不容易才剛完成的噴射機木製模型。「你再給我動動看!」阿凡拉高了音量,雙手緊緊握拳,眼神怒視著。只是,小霍似乎不解阿凡所要傳達的訊息。他,還是向前動了模型。更糟糕的是,這回碰觸的力氣稍大了些,把飛機的機翼給碰掉了下來。

「小霍,你怎麼不知道阿凡已經在警告你了,你竟然還給亂碰他的飛機模型。這可是他的心愛寶貝耶!你完蛋了你!待會導師會來找你算帳。」玲玲為著小霍搞不清楚的舉動,捏了些冷汗。並疑惑為什麼都已經到國中二年級了,小霍還聽不懂、看不懂人家的意思。

上課是小霍最自在的時刻。因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或許不是那麼能夠理解台上的老師在說什麼。但是至少可以較為放鬆地,望著眼前的課本,讀著上面的文字,或動筆寫寫、算算題目。這些不會動的文字或課本,總是讓小霍自己覺得可以掌握一些事。

但下課或分組討論,就讓他感到焦慮了。眉頭常常緊縮,眼神四處凝望。焦慮的摳弄著自己的手指,不時吞嚥著口水,甚至於傻笑。這些往往成為班上同學對於小霍的刻板印象。

在吵雜的教室裡,同學們此起彼落嘻笑怒罵,你一言,我一語地常讓自己分不清楚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而這回,誤碰了阿凡的飛機模型,在導師尚未指責之前,小霍還是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而且,阿凡不是說「你再給我動動看!」

情緒的解讀,是需要雙方彼此願意開啟溝通的那扇窗。我常常在想,是星兒們必須要練習理解我們感受,還是我們也要嘗試讀懂他的想法。我想這一定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請不要總是認為星兒們沒有辦法察言觀色、解讀情緒。除非你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再嘗試。否則,別輕言放棄,在泛自閉症孩子情緒成長的這條路途上。

弦外之音
泛自閉症的孩子們,要嘗試解讀出對方所要傳達的弦外之音。說真的,難度有些高。因此,通常在與星兒互動時,能夠具體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對於他的理解會是一件比較貼心、容易的事。

例如「小霍,噴射機模型是我很愛護的作品。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碰了它,這件事讓我感到很生氣。因為,這會讓我擔心模型受損。所以,請你下次用眼睛看、用眼睛欣賞就好。」

但是,在星兒的身旁,並非有那麼多人願意或懂得具體地向他們說。因此,傾聽弦外之音雖然具有高難度。但是,這仍然是一條泛自閉症孩子們可以練習的道路。在適應未來與人群的互動上,找到最佳的瞭解,或最接近的解釋。

魔鬼躲在聲音裡
讓星兒試著從對方說話的聲音中,練習各種情緒的解讀。這些聲音,其實隱藏著許多的情緒訊息,就像魔鬼躲在細節裡面一般。引導星兒判斷對方的輕聲細語,所傳達的情緒會是什麼。這部分,妳可以用輕聲細語的說話方式先示範。

例如「小霍,洗個手,準備吃晚餐」讓孩子知道,自己在輕聲細語之下,心情可能存在的愉悅、平靜。當然,你也可以突然轉變為大嗓門的方式嚷嚷「小霍,洗個手,準備吃晚餐」讓孩子猜猜,你的心情是否有不一樣。

讓孩子聽聽有人說話急了,說話結結巴巴了,說話吞吞吐吐了,這當中可能有什麼情緒在裡面。記得把先前《走出情緒迷霧:提升星兒情緒辨識力》文章裡,孩子懂得的情緒倉庫中的情緒概念翻出來,練習再練習。

讓孩子解讀看看,聽見對方在喃喃自語可能要傳達的情緒。甚至於,對方說話時,呼吸急促又要告訴我們什麼心情。情緒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有比較接近大眾的答案。重點是,讓星兒瞭解有些情緒會躲在說話的聲音裡。

回應的情緒意義
情緒解讀的能力不會無中生有,但也不會輕言放棄。既然要提升星兒的情緒解讀力,當然反覆地察言觀色,及情緒辨識的引導就變得相當重要。試著讓孩子知道,在說話時,如果對方不回應,或搶著打斷自己的說話,或話像機關槍般說個不停。這些不同的回應,可能是對方在告訴我們,他當下的心情會是如何。


導演解說
沒錯,你有時得扮演情緒導演。在孩子情緒解讀的功力上,是需要你這導演幫忙提醒、點醒他觀看的點與角度。賦予角色可能存在的情緒,當然也聽聽看星兒的解讀。如果,你的寶貝,自發性口語表達能力較弱。那麼就多說給他聽。有說,就有機會懂。不要畫地自限,無論是對於孩子理解的能力,或你自己需要如同導演般的解讀能力。


肢體會說話
當小霍看著眼前雙手叉腰,瞪大雙眼,鼓脹著臉頰,口中不時發出氣息的阿凡。他,到底看到什麼?除了先面提到的聲音部份,不時發出氣息聲是在傳達什麼情緒。小霍看見?聽見了嗎?同樣地,雙手叉腰,瞪大雙眼,鼓脹著臉頰這三件事,在小霍的眼裡到底看到什麼?
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身體會說話。從頭到腳,手腳動作,臉部表情、眼神、嘴型、眉毛、額頭都會說一些情緒的悄悄話。當然,有時它也很大聲地在向你說。雙手叉腰,或許我已經在告訴你「我生氣了」。瞪大雙眼,你就可以知道,這回我有多生氣。更何況,我還鼓脹著臉頰。當然,這是我們試著解讀阿凡飛機模型被碰的心情。


分解動作話情緒
人的情緒,透過肢體語言來傳達,是非常微妙的一件事。有時,僅僅眼神的變化,就足以反映出對方的心情。你可以親自示範演練,當然你也可以運用臉部表情的照片(這些只要上網,選擇圖片,輸入關鍵字「face」,Google一下,就有許多的表情跳至你眼前),或透過電影dvd分段觀看、暫停、重複,再觀看,進行情緒解讀。


讓孩子知道,單單人的眼神就有很多的變化。無論是對方閉起眼睛,瞪大眼睛。斜眼看著你,或瞇著眼,或盯著眼,或眼珠子不停地在轉動。沒錯,有時孩子可能也看見了這些訊息。但星兒們卻也總是容易誤解及扭曲這些訊息,而會錯意。例如望著阿凡瞪大的雙眼,將對方可能存在的生氣,誤解成他很高興地歡迎你。而不該碰模型,這回就誤碰了。


除了眼神,讓孩子知道人的臉部表情、嘴型、手的動作等,也都存在著許多情緒的謎題,等待著我們去解讀。沒錯,或許你與星兒在練習過程中,會感到有些挫折。發現這些情緒的課題,怎麼比教室裡那些紙筆測驗更困難。而人,複雜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在這裡。


嘟著嘴也行,撕牙裂嘴也罷,抿著唇也好。在這裡主要是要引導孩子們能夠看見這些細微的線索。同時,進行適當、合理的情緒解讀。對方手托臉頰也好,雙手叉腰也罷,緊握雙拳也行。一起和孩子從這些語言及非語言的線索,演練再演練。我想,星兒的情緒解讀的功力,一定有升等的機會。而人與人的互動與溝通,就會更加親近、瞭解一些、更加彼此同理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