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敏感情緒水位:提升星兒情緒覺察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明明雙手搓揉、摳弄著,不時用力深深地呼吸著,但吸氣、吐氣的節奏,自己感到有些混亂。他的額頭上,冒著冷汗,眼神不時地盯著角落,迴避著教室裡,你來我往,不時嬉鬧的同學們。今天已經是明明轉至這所新學校的第二個禮拜。

明明知道自己很想逃,逃離這讓自己感到非常不自在的新環境。但重點是,他逃不開。「明明,現在是上課時間,請坐好。眼睛不要東張西望,認真一點。」五年四班的導師叮嚀著。只是,導師愈是這麼說,明明就發現自己的焦慮指數就愈高。就像猴子爬樹一般,從一公尺高,馬上跳升到兩公尺。而爬升高度愈高,明明就愈不舒服。

明明隱約知道自己現在的感覺有些焦慮,焦慮這兩個字是媽媽曾經教他認識的情緒感覺之一。而自己卻也發現,焦慮好像一個不請自來的朋友一般,總是在他的生活與學習周圍捉弄著他,讓自己感到非常不愉快。

這擾人的焦慮,到底長的像什麼模樣?明明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有時自己感覺焦慮像熱鍋上被翻來覆去的荷包蛋,有時像是站在月台上,一直等不到列車到來的模樣。喔,等不到列車這件事,是明明的爸爸曾經告訴他的形容。

情緒的自我覺察,是父母這一、兩年來,不斷和明明一起分享,及共同努力的情緒管理的練習之一。多了這些情緒覺察能力,也讓明明能夠較以前清楚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況。同時,也不至於像以前一樣,陷在一團渾沌搞不清楚的情緒亂流中。

情緒的聯想
當孩子的情緒倉庫慢慢建立啟用了,倉庫裡也開始有各類型的情緒存在於自己的概念裡。但對於泛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情緒這模樣總是模糊了一些、抽象了一點,為了加強孩子對於這些情緒形容詞,例如愉快、平靜、快樂、開心、興奮、高興、自在,或傷心、難過、憂慮、害羞、委屈、討厭、生氣等的概念更加清晰。這時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的聯想是一道可以進行的練習。

有聯想,這時情緒就容易有畫面。有畫面,孩子就容易從中感受到那存在於自己的當下心情。「我的憤怒就像是一座隨時會噴發的維蘇威活火山」「我的害羞就像是躲在媽媽背後的無尾熊寶寶」「這種討厭的感覺就像是到臭鼬遇到威脅時的放臭屁」「我的心情就像是日月潭一樣地平靜」聯想,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是對於孩子能夠很快進入瞭解情緒概念的狀況即可。發揮你的想像力,一起和孩子們腦力激盪吧。


平板的委屈
「拜託,你的臉幹嘛這麼臭!」「我沒有!」「哪沒有?明明臉就是不笑,臭,還不承認!」「我沒有!!」「有就有,幹嘛不承認。」「我.沒.有!」「有就有嘛,你看臉那麼臭,生氣就生氣嘛!」「我.沒.有.生.氣!」「嗯,明明就在生氣,臉臭就承認嘛!」「我.沒.有.生.氣!」「有,我氣了!!」當孩子被形容成臉臭時,往往在第一時間上,容易拒絕及承認。


只是當周圍的人,常常反應著這一句「你的臉幹嘛這麼臭!」這時,我在想的重點,不是在於孩子本身是否在生氣,而是當下的孩子本身是否有覺察到自己的臉僵硬、平板、沒有明顯的反應。
臉部表情的變化,往往當事人自己不容易覺察,但卻容易一眼就被對方看出。當然,臉部表情少變化,反應微弱,並不表示孩子本身當下的心情就一定是在擔心、生悶氣。有時,心情處於平靜、愉悅的孩子們也會反應如此。這一點,特別是對於情感反應相對較為薄弱的泛自閉症孩子更容易被誤解。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平時多運用鏡子的這魔力來讓孩子練習自己的表情覺察與微調練習。


鏡子的魔力
多引導星兒們透過鏡子認識自己,特別是練習控制自己的臉部表情,就如同幫臉部做運動一樣。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在鏡子前面練習說說話,這一點,對於語言表達相對能力較佳的亞斯伯格症孩子應該會比較容易做到。讓孩子觀察自己在鏡中的表情變化,特別是當說話時的音量、語氣或音調在改變時,自己的眼神、嘴型、臉頰等的變化。


同時,你也可以與孩子在鏡子前,進行不同情緒的表情練習。讓星兒們看看,當自己開懷大笑時的模樣,與忿忿不平的表情有著什麼樣的差異。試著在鏡子前,看見自己的擔心、焦慮、喜悅、滿足等情緒變化,是否也清楚地反應在自己的表情上。


訊號的覺察
我們的身體及生理反應其實常常很貼心地反應著我們的情緒,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能夠透過這些身體的訊號而覺察到自己當下,或持續中的情緒狀態。身體訊號的覺察,是需要先透過我們大人的身體力行體會、示範與分享,孩子才能夠有機會透過這些訊息,來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況。這就如同捷運即將到站時的警示燈,或平交道前已經緩緩降下的柵欄。


你可以和孩子分享,當自己焦慮時,可能發現自己不時的吞嚥著口水、手心冒著汗、摳弄著雙手指甲、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或說話速度變快等。當發現自己憤怒時,會突然覺得臉頰發脹發熱、脖子肌肉緊繃、雙拳用力緊握、身體不時顫抖等。


讓孩子知道不同的情緒出現時,我們的身體會用各種不同的警訊來提醒著我們。當覺察的功力提升了,我們就可以適時地反應給對方知道,或者做些行動上的調整讓自己遠離這些情緒,特別是負向的焦慮、憂鬱、憤怒、焦躁等反應。


『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會變成什麼,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當我生氣時,你最好不要惹我...』


電影《綠巨人浩克》(The Hulk)裡,有著這一句對白。只是我們該如何在第一時間裡覺察到自己的生氣,甚至於清楚地反應出來。我想,這是在情緒覺察上很重要與關鍵的事。


情緒的階梯
常常在演講的場合詢問了許多的父母、老師及治療師們,自己的情緒是否有所分段、分級,就像爬樓梯一樣。只是非常可惜,往往平時有這樣習慣的人,如此做的人,真的很少。嗯,應該說是非常、非常少。


有時在想,如果情緒反應沒有分級,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如何地變化?如果,這些情緒變化我們沒有區隔,我們又該如何去進行預防或調整。這就如同當豪雨不斷,如果沒有水面的警戒線,你就無法預防河川溪流的水突然暴漲。


一起和星兒們來學習吧!我們的情緒反應有時就像爬樓梯一般,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五階。先將這畫面在紙上或白板上,明顯區分出來,讓彼此能夠知道我們的情緒反應的強度是有分級的。


分級的重要性在哪裡?當孩子當下能夠覺察到自己的焦慮走到三階時,這時,我們可以努力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焦慮情緒趕緊退回到二階,甚至於回復到一階,甚至於讓自己隨時保持在一階。維持自己的情緒在最佳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