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傾聽,我說:提升星兒情緒表達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阿朗握緊拳頭,二話不說,朝著自己的右太陽穴猛力地敲打。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媽媽措手不及。焦急的阿朗媽,試著想將孩子的手制止下來。但畢竟阿朗的力道還是強勁了些,那激動的兩三拳,著著實實地,如同也揮向了媽媽的心坎裡,心疼、痛著。

這已經不是阿朗第一次如此激動地自我傷害。受限於口語表達能力,阿朗媽這些回可以讀得出來,孩子是有許多的話想說,要說,但又無法順利地說出口。媽媽可以嗅到阿朗的激烈動作裡,似乎藏著許多的委屈、憤怒與不安。只是孩子的無法說出口,總讓媽媽也容易慌了陣腳。

「阿朗你怎麼了?你說啊你?不要再打頭了啦!你這樣子讓媽媽很心疼。」說著說著,阿朗轉而用力咬著自己的右手腕遲遲不放。牙痕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手腕上,這時,也讓阿郎媽情急地落下淚來。

教室裡,地板上,杯盤狼藉地散落一地的書本、鉛筆盒、文具、水壺及書包。書桌也被依依憤而推倒在地,她雙手抱住胸前,嘟嚷著嘴,氣呼呼地坐在位置上,望著眼前的這一片混亂畫面。

依依自己知道她不應該如此做。但是大熊的故意搗蛋,讓她已經忍無可忍。「我已經告訴過你,不要亂碰我的書包。你還故意,活該!」依依對著瞪大著雙眼,愣在一旁的大熊大聲叫囂著。

「誰叫你,要讓我生氣,活該!」依依仍然嚥不下這口氣。只是說真的,她自己曾經不止一次地向大熊說過,但似乎一點作用都沒有。「我沒有錯,誰叫他要故意弄我,是大熊應該要先跟我說對不起,才對。」對於昱晴老師的詢問,依依仍然有些理直氣壯。但說真的,在心裡,她還是感到有些焦慮不安,面對地上這一團亂,及該如何收拾這殘局。

孩子該如何表達情緒?面對阿朗自我傷害的捶打與咬手,或依依憤而將大熊書包裡的物品摔滿地。沒錯,孩子們都用了他們的方式呈現出自己的情緒。只是,如此地表達,似乎沒有辦法讓周遭的你我接受。

「阿朗你怎麼了?你說啊你?」當媽媽情急之下,說出這句話。其實,事後自己也感到很自責「因為,阿朗就是不會說,才需要如此激動地傷害自己。當我一直問,他不就更氣嗎?」,同樣地,昱晴老師也在思索著一件事「孩子到底怎麼生氣,我才不會生氣?」

孩子到底怎麼生氣,我才不會生氣?

這一句話,是我在許多的演講場合,常常詢問現場父母與老師的一句話。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往往現場舉手回應自己曾經如此做的大人。和預期一樣,少之又少。

細想,當我們大人平時都沒有引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那孩子又該如何表現呢?沒錯,你可能說「有啊!我都有跟他講,叫他好好說。」說真的,如果可以用說的來表達,當然最好。但是,我們是否有教他如何說?特別是在他平時心平氣和時。

說,其實不是孩子擅長的方式,特別是對於泛自閉症的孩子們。如果,我們未曾向孩子反應或示範,他們可以怎麼表達情緒。說真的,對於情境掌握較弱的星兒們,反而容易更焦慮。更何況是,孩子的情緒並非僅有生氣這一回事。

表達只限說?
請先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緒表達不會僅限於用說的這件事。但星兒們如果能夠練習表達說,我想,這對於彼此的相互溝通會是很好的一件事。
「不好意思,我不喜歡你靠得我太近,這會讓我不舒服,你站在那裏就可以。」「你老是愛開我玩笑,故意捉弄我,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與憤怒。」當孩子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對方在接收上是比較容易在第一時間清楚理解。
要讓孩子說,平時大人的示範,與孩子的演練很重要。對於泛自閉症孩子來說,試著以更具體的方式表達,星兒們會更容易了解。例如上述的「開玩笑」「捉弄」對於部分星兒來說,可能無法了解當中的意思。這時,你可以視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再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例如「你老是愛笑我說是「雞蛋頭」,故意把我的課本藏起來,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與憤怒。」

除了說之外
讓孩子知道,除了說之外,也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出自己當下的正負向情緒。例如在不影響與傷害自己和別人的前提下,例如跺腳、握拳、眼睛撇開、嘟嘴、不說話、離開現場、轉而看自己的書等。在我與自己孩子的例子,則是平時先說好,當自己生氣或情緒不舒服時,可以進房間,門可以關。但基於安全的情況下,門不能上鎖。

畫出我情緒
和你分享一部紀錄片,《畫出你自己》,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透過4000多個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孩子們盡情地表達,及反映出屬於每個人的純真性情。

這部影片對我來說,傳達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訊息,在於「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特有的表達方式」。

繪畫,不像是說話,少了一些既定的規則與框架,透過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地排列組合。對於泛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是比較能夠盡情自在地揮灑。

藍,一定代表憂鬱嗎?黑,通常反應陰暗嗎?紅,就是所謂的憤怒嗎?我想,當然並非如此。你可以試著從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自己所觀察到的語言及非語言線索,細細來推敲與揣摩星兒們的心情。

幫孩子說說他心裡面的話,這是我一直建議父母與老師們可以練習的同理。當你說出了,猜近了,感受到了,了解對了。孩子情緒就容易趨於平靜。你和他多說了,多同理了。孩子就有機會表達與仿說你對他說的話。

人與人的溝通與互動,看似存在著許多的規則與標準,但在畫與話之間,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這世界的美好與微妙,我想,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尊重彼此的表達方式,在合理範圍內。


在遊戲中呈現
對於不擅於自我表達的星兒們來說,是需要我們仔細地覺察他們在遊戲活動中的表現方式,並試著反映出他的情緒,讓他覺得被了解,並在未來於適當時間再次反應出來。


有時,孩子會將玩偶擺放在特定的角落。有時,孩子會拿起兩台車子相互對撞。有時,孩子會將小兵埋藏在沙堆中。有時,孩子會舉起彩帶旋轉飛舞。這些表現是否讓我們看見孩子的情緒在呈現?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只要你願意靜下心來觀察、體會與了解。


允許情緒
星兒們,到底該如何表現自己的情緒?這裡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參考。一是,不傷害與影響自己或他人。二是,讓對方可以理解。三是,如此表達之後,不會對自己帶來更糟糕的結果(例如,當同學不小心碰觸到自己的手臂,在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情況下,憤而衝過去緊咬對方的手臂等)。


在情緒表達這件事,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差別在於如何在沒有造成他人或自己的傷害與困擾之下,做出適當的表達方式(這概念必須再次強調)。接納情緒,但不一定認同自己可以做任何的事。合理的設限,讓情緒表達符合社會規範,這非關泛自閉症與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