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星」效率: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管理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你看你,整個房間就像個垃圾堆、資源回收場,像殺戮戰場一樣。」「穿過的內衣、內褲,也不收。襪子也給我丟滿地,我看下次你出門乾脆就脫光光,光溜溜出門算了。」
「孩子的媽,妳在說什麼。我知道妳在氣頭上,但是妳這麼一說,哪天我們家亞斯大爺就真的給你光溜溜出門,到時候我看妳該怎麼辦?」
「每次都說等一下,等一下,我都等到幾歲了,還在給我等一下。到後來還不都是我在收,像個台灣的瑪莉亞一樣。」
「瑪莉亞?是誰啊?媽媽妳說妳像誰啊?」
「像誰?像你個頭啦!自己的事情放著不做、不收,還在問我像誰?」
你是否對於星兒的日常生活管理,總是搖頭嘆氣「哎,生活一團亂,真的是累死我這老媽子。都幾歲了,還是這幅德行,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我才能夠悠閒、自在?」
「不是說泛自閉症的孩子都很有規律嗎?怎麼我家這個大爺還是生活亂成一團?」
「嗯,是很有規律沒錯啦!只是這個規律有時已經到執著的部分,太過於專注細微末節,有時本末倒置,做事沒效率。除非亂中有序,不然就先完成最重要。先求有,再求好。」
「可是,你也知道,我們家大爺,如果你不讓他求好,他可是會發飆的。哎!只是這個好,我倒也看不出來,到底好在哪裡?」
「哎!那大爺就是一副天塌下來,對我莫可奈何,無所謂的模樣。但只要想到這一點,就足以讓我這個做老媽的,氣得齒癢癢的,拳頭緊握,但只能嘆氣又能如何。」
星兒的生活是否註定一團亂?其實,在現實中,反而你會遇見有些泛自閉症的大孩子們,在自我規律的要求下,在調整節奏感的步調中,只要我們願意和他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引導、協調,跳支舞,是可以找到屬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效率。
貼心的了解窗口
那到底和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青少年的大孩子相處,是否就應該要像帶ADHD孩子一樣,就像部隊帶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乾淨俐落,沒有等一下這回事?
如果你可以先了解這群星兒的生活節奏,是否有起承轉合,或者一路平鋪或顛頗。有了這樣了解的窗口,再來決定如何給予適度的指令,會比盡是口頭要求要來的好一些。
放手,在信任之間
當你幫星兒做的愈多,你將會發現自己的動作會愈俐落,手腳愈熟練,腦袋愈聰明。但是,別忘了,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的體驗機會一點一滴地蠶食光光。
想想看,你會不會幫孩子做了太多?想想看,今天你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了什麼?想想看,你到底要幫孩子做到幾歲?雖然,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動手做比較快。
收拾起你的急性子,提醒自己避免迫不及待想插手幫孩子做。很多經驗需要累積,無論是孩子自己整理書櫃、收拾飯後的餐盤、分類回收廚餘等。放手,你需要一些勇氣,或許你更需要對孩子有所信任。
等到天荒地老
「大爺,你的書包扔在哪裡?」「嗯,裝蒜,還不給我回答。」「妳很煩耶,等一下再收就好了嘛,又不會丟!」「等一下,等一下,到底要等幾下?」「好啦!不要一直叫、一直叫,很囉唆耶,等一下就會收了嘛!急什麼急。」
如同垃圾不落地,當孩子在當下有著他一定要做的事,就得要求馬上動手做。有些事,放著放著,就有永遠放著。如同那個書包,等一下,可能它就永遠躺在那。小心孩子的「等一下」,成為他拖延人生的起點。拖,不須面對。再拖,不想面對。繼續拖,你就不敢面對。
提醒,用文字呈現
孩子不喜歡聽父母囉嗦,星兒也是一樣。有時,我們為人父母習慣用「唸」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說多了,你多少也會發現,火氣也上來了,煩躁也出來了,關係也容易決裂了,無論大人,無論孩子。
需要提醒時,或許試試用文字或圖像來呈現。以星兒能夠理解的方式,面對他該做而未做的事情時,秀出你準備好的文字(上面具體的列出孩子當下需要做的事),藉由文字緩和一些彼此可能存在的負向情緒張力。
自動化整理術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固定的事。讓整理變成一種自動化動作,一種充分發揮效率的習慣。
我們的孩子喜歡規律,順著星兒的特質與習性,事先和他建立定點盤點的好默契。整理物品,讓孩子練習在特定時間、限定範圍內進行整理。以免隨處做,隨處丟。
整理前的畫面想像
抽屜與書包可不是哆啦A夢的百寶袋或調理包,千萬別把什麼東西都放進去、塞下去。讓孩子閉上眼睛,想像抽屜裡應該放什麼,書包裡需要裝什麼(如果無法想像,那麼就事先用相機拍好你所期待的抽屜或書包的畫面)。先有預想的視覺畫面,這時,孩子在整理的過程中,就更容易知道物品該如何各就各位。
料理鐵板燒
料理台對於鐵板燒師傅來說,是大展廚藝身手的舞台。無論你點的是鱈魚明蝦、松阪牛肉、雪花豬肉片或香嫩雞排,在兩隻扁平煎鏟鏗鏘鏗鏘幾聲,一道一道佳餚完成端上後,你一定會發現鐵板燒師傅的料理台總是回復到最原始的純淨,以維持下一道菜能夠忠實呈現專屬於它的美味。
生活上處處是學習及激盪靈感的好所在,轉個彎,回到星兒家中的客廳與書房,與孩子重新看看自己的桌面。
如同廚師與料理台的關係,桌面應該是讓孩子展現書寫及閱讀功力的舞台。但是如果你發現事與願違,你常會看見文具、物品用完不收拾,或老是將不該擺放在桌上的東西堆滿桌,孩子桌面一個「亂」字,不足以形容。
在此,向鐵板燒師傅致敬,試著引導星兒每次文具、物品用完就收拾各就各位。每次在桌面上僅專注於一件事並完成它,書寫作業或閱讀時,每次桌面僅擺放該有的文具、作業、評量或書籍。除了正在使用之外,讓桌面總是維持淨空。單純,讓孩子的專注能夠更聚焦。純粹的專注,有時讓星兒也可以從中有好的感受。
行程規劃高手
善用星兒的計劃力與組織力,就像搭乘捷運或高鐵一樣,一站一站,該如何轉乘,要如何接駁。規劃日常生活的待辦事項的順序與節奏,模樣與樂趣就像如何從市政府搭板南線,至台北車站,轉乘淡水線;或者在高鐵台中站經新烏日轉區間車至市區,從高鐵台南站轉沙崙線至市區,試著讓孩子練習拿起紙筆動作做。
試著看見他的專長。有時,孩子缺的是一股執行的動力。但是這動力,一定是可以培養的、訓練的,只要你願意與他一起行動的話。
建議你,選擇週休二日或連續假期的部份時段,時段時間的設定必需具體明確,例如星期六9至12am或星期日1至4pm。讓孩子開始來具體規劃在這個時段裡,他應該要做的事,還有他喜歡、想要做的事。通常在沒有時間壓力下,大人小孩的練習也比較會自在。
採取責任制。只要孩子能夠在這個時段內,完成這些事,至於順序該如何決定,就全權放手讓孩子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