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星』融合: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學習與融合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小可媽,說真的,不是我們不願意幫小可,只是園所的人力負擔妳也知道。班上將近二十位小朋友,我和Christine,一個忙東,一個忙西。如果再加上小可動不動發脾氣、四處走動、不時發出咿咿咿的聲音,可真的會把我們折騰地團團轉。媽媽,妳多少也體諒一下我們。」袋鼠般的Anna老師委婉地說著。
「嗯!所以老師的意思是……」小可媽有點疑惑地問著。「說真的,我們也知道像小可這樣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融合是一定要的啦!這概念我們都懂。」「只是,媽媽你也知道自閉症孩子的挑戰性真的很高。當然,像小可這樣高功能的孩子在某些能力真的是不賴,只是他和我們以前遇過的自閉兒還真的很不一樣。」
「Anna老師,不好意思,我還是不知道妳想要說的是……」
「小可媽,是這樣的啦!我和Christine跟園長討論,是不是……」Anna老師有些欲言又止。
「Anna老師,是否可以請妳直接說,不然,我真的不知道妳這次特別找我來是……」
「好啦!小可媽,那麼就容許我直接說,昨天我們開會討論的決議是,能不能請媽媽來班上陪讀,當然請別人也可以,不一定是妳啦!多一個人手,給我們一些時間,我們再腦力激盪看看如何讓小可能夠順利融合在袋鼠班,畢竟這也是我們該努力的。」
融合,容易說,不容易做。 這一點,小可媽知道。但是,既然讓小可選擇在家附近的一般幼兒園就讀,融合這件事,本來就是最最基本的。
「或許,我應該也該幫個忙,在小可順利融合這件事情上。」 媽媽認真地思索著陪讀這件事。
融合出火花
或許,我們可以先來思考,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在普通幼兒園的學習與融合目的。這些考量指標,例如期待從一般同儕中接觸更豐富的語言刺激,讓星兒的理解與表達上多一些提升。能夠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如何玩遊戲,及提升社交技巧與互動能力等。
陪讀的抉擇
當星兒的行為及情緒在教室出了狀況,或學習無法理解參與,在班級經營及教學進度受影響,且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使得園所的老師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及心力來處理星兒的融合問題。
可以想像,星兒的融合,對於部分老師來說,有時會覺得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為什麼就不能像其他一般生的要求或課程設計?)。
這時,多一個人手來幫忙,陪讀這件事就常常被提起。如同上述Anna的建議及小可媽的思考,陪讀?不陪讀?有時,就像坐在蹺蹺板上,一端是父母,一端是老師,如何在彼此之間取得平衡,總是需要一些默契。
或許,試著將陪讀界定為過渡階段,而在大方向上,以逐漸取消陪讀,往引導班上同儕協助星兒及互動為原則。或許,就像Anna老師希望,給他們一些時間腦力激盪。
當孩子剛入園時,為使他在較具安全感下(父母陪伴的情境)能逐漸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同時讓班級老師能有時間逐漸瞭解星兒的特質,初期可考慮由父母陪讀。在一段時間磨合後(也許一週,也許兩週或更久),再將陪讀的角色逐漸抽離。
在陪讀過程中,應留意陪讀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逐漸融入、專注及理解班上的人、事、時、地、物發生的狀況。因此,須引導星兒將注意力聚焦於班上老師及小朋友,而避免流於陪讀者與孩子總是一對一的互動。
啟動融合程式
如果我們想要讓星兒能夠順利融合課堂的參與,試著從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做為啟動程式,你會發現星兒進入學習狀況的速度會比較快一些,同時在教室裡的學習心情也會愉快一些。因此,事先熟悉及掌握星兒的基本學習能力,是一道關鍵。
走動趨近教學
請讓自己動起來。走動教學,對於星兒的融合是一項教學的利器。特別是當你發現星兒在園所裡的課程參與可能因為理解或基本認知能力缺乏,或對於內容不感興趣而不參與。這時,多走向孩子,靠近他身旁上課,多少對於星兒進入學習狀況會容易一些。 同時,請留意座位與老師、黑板的距離,有時星兒在長距離的學習下,要維持適當的注意力持續性通常較吃力。
肯定催化劑
要讓孩子順利融合參與,適時的給予肯定是很棒的催化劑。每個孩子都需要成功的經驗,星兒也不例外。只要我們願意花點心思,在課程中加入一些星兒可以表現的內容,減少孩子沒事做或不會做的比例,你會發現他們的自我刺激頻率或過度專注在自己樂趣上的頻率也會下降。
加入實作元素
課堂中,將日常生活經驗,多運用實際操作的方式,讓星兒透過動手做,進而從中學習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這一點,可以說是對日後進行團體討論,事先鋪上鞏固的地基。
給予替代性活動
雖然我們期待星兒能夠順利融入班上的互動與教學,但在合理範圍內,如果孩子對於學習的內容似乎有無法順利理解或明顯不感興趣部分,在時間上,是可以斟酌給予適當的個人學習時間,給予替代性活動。內容上,建議以接近當下課程的型式,同時在座位上進行。例如注音符號不會仿寫,則改由練習以貼貼紙,練習辨識注音符號。當老師在說故事,如星兒無法理解,則當下給予繪本翻閱。
直接告訴他做什麼
直接告訴星兒哪些事情,他在當下可以做。清楚的傳達訊息,他的思緒也會比較清晰些。畢竟,負向提醒總是令孩子模糊、討厭。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試著透過錄影的方式,將孩子該做的事情,拍攝下來。有畫面,總是讓印象深刻。如果主角也是他的話,那麼對於情境的掌握就更加順手。
特定對象的仿效與依附
試著在班上幫星兒找伴,讓孩子在學習環境裡,能夠對於人可以有所聚焦。這時,在語言、認知、社會情緒的學習上,是可以提升星兒進入複雜的班級狀況。有時選擇混齡的方式,例如大班帶小班的組合,這時,在互動關係及遊戲互動的建立上,會比較容易一些。請舉手之勞,為星兒選配玩伴,熟悉的友伴,支持的同儕,對於孩子的融合是相當關鍵的。
興趣及遊戲的切入
善用星兒的興趣與所關心的話題,從這一點切入,許多社交技巧訓練可在他的優勢能力上,開始產生。同時別忘了星兒的遊戲能力的提升,當功力累積了,這時,對於與同儕的互動,是會有加速的作用。別忘了,會玩,仍然是王道。
貼心的緩衝時間
對於任何新的活動或課程,建議讓星兒有段觀察的緩衝時間,不用急著馬上要求他加入。可以給予等待,安排在貼心的第二組以後。
規律的參與時間
由於星兒在適應情境上,需要較長的時間。雖然有時,部分孩子在學齡前因為需要接受早期療育的關係,而在部分上課時間抽離至醫療院所或相關療育單位上課。但是,至少在其他到校時間上,為維持星兒的學習適應,準時及依規定到園所仍然是必要。當然別忘了,最基本的結構化概念。課程節奏的結構化,總能讓星兒有所預期,有所掌握,對於情緒穩定有加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