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班上同學總認為選擇性緘默學童不會說話,不能說話,因為沒聽過她的聲音,自然而然也放棄想聽她所說的話。
  • 同樣地,選擇性緘默學童也常自認班上同學認定她不會說話,同時也害怕自己的聲音在教室被聽到。
  • 為破解這樣的惡性循環,或許導師的舉手之勞,多少可為選擇性緘默學童在教室裡的適應幫一些忙(特別是對於自己的聲音被聽到)。

  • 導師可以做的事:從班上選擇一些同學進行說故事錄音,由導師協助以錄音筆錄下這些故事,並儲存成聲音檔,錄音時間長度可視故事內容長短來決定。
  • 故事內容可由小朋友自己挑選或導師分派指定,無論是伊索寓言、北歐童話、民間傳奇、幽默故事或任何繪本內容。
  • 父母可以做的事:選擇性緘默學童由家長協助在家先行以錄音筆將故事內容錄下,並將聲音檔存在光碟上或隨身碟中交付給導師一起於電腦中存檔。
  • 在晨間時間或中午用餐時段,由導師以電腦輪流撥放同學所說的故事(當然也包括選擇性緘默學童的聲音)。
  • 偶爾,導師可帶領同學來一場腦力激盪大賽,猜猜現在是誰在說故事,讓小朋友辨識說故事同學的聲音(當然也包括選擇性緘默學童的聲音)。
  • 透過輪流撥放,讓選擇性緘默學童的聲音也可以自然地在教室內環繞。
  • 一次一次地,讓選擇性緘默學童的聲音在班上出現,發揮減敏感作用,使她逐漸適應自己的聲音被聽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