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1月《校園電影院》

【電影名稱】借物少女艾莉緹
【適用類型】青少年的偷竊行為

前言:當孩子拿走別人的東西時,算是借,還是偷?該怎麼釐清觀念和處理?
大標:從借物中遇見友誼


「老師,我有些不舒服,想去健康中心。」「需不需要班長陪你一起去?」「不用班長陪啦!我自己去就可以!」
老師略微思考了一下,她看到志荃臉色雖略顯蒼白,斷續咳了幾聲,但精神狀況倒還好,「那你自己慢慢走,先請校護阿姨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如果真不舒服的話,就先在健康中心休息一下。」
志荃拖著腳步,緩緩地往健康中心的方向走著,但到了樓梯間,他回頭一看四下無人,轉個身,一個箭步快步往教室裡走去。教室裡空無一人,全班同學現在全都在視聽教室看「里約大冒險」。
「奇怪?我放在桌上的自動鉛筆怎麼不見了?連整盒筆芯也掉了?那是我昨天才買的,有誰看見嗎?」「妳會不會掉在視聽教室裡啊!」郁欣問著詩琴。「我明明放在桌上啊,我又沒有帶去看影片?昨天媽媽才幫我買,不見的話,我回家一定會被罵的。」詩琴著急地快哭了出來。「要不要跟老師說?」郁欣提議。
「怎麼老是有人掉東西?而且都是一些文具用品類的小東西?」老師感到有些疑惑,「詩琴,妳確定有帶來學校嗎?有沒有可能掉在安親班?」「我早自習明明還在用,只是去視聽教室時,放在桌上忘記收起來。」「會不會有人順手牽羊啊?還是我們教室裡有小偷?」郁欣一旁邊安慰邊猜著。
「老師,志荃的抽屜裡有詩琴的自動鉛筆耶!」郁欣像發現新大陸般,有些興奮地大聲嚷著。「不是!不是!我是想跟詩琴借,只是你們都還在視聽教室還沒回來。」剛從健康中心回來的志荃神色有些慌張地辯解。
「志荃,你怎麼可以沒經過詩琴的允許就拿她的東西?你知不知道,這是偷東西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我想老師應該找時間和你爸媽談一談,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老師,我真的不是偷,我是想跟詩琴借,只是你們都還沒回來……。」
「老師,我想志荃可能臨時需要用筆,沒關係啦,就算我借他好了。老師請妳不要處罰他、不要告訴他爸媽。」詩琴有些緊張地向老師求情,因為在班上,志荃是除了郁欣之外,平時唯二願意跟她說話的同學。

【電影寫真】
「借物少女艾莉緹」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由米林宏昌執導,宮崎駿負責企畫及劇本編寫。劇情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瑪麗.諾頓(Mary Norton)的奇幻小說《地板下的小矮人》(The Borrower)。
劇情描述身高不過四英吋的小小借物一族,隱居在人類的世界中,例如房子地板、縫隙中,平日以借取人類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小東西,像是方糖、衛生紙、釘書針、樹葉、月桂冠或大頭針等,並以此維繫著他們的生存,只是不能讓人類發現自己的存在。
十四歲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在父親波特的引領下,初次體驗借物冒險,但隨即被罹患心臟病,亟需靜養,由姑婆與管家照顧的十二歲男孩翔所發現。對小小人來說,被人類發現,有如一場迫在眉睫的災難,搬家勢在必行,但艾莉緹卻在此時與翔建立出一份特別但真摯的友誼情感。
電影像一扇窗,開啟許多觀看者的思維,讓我們從「借物少女艾莉緹」影片中,一起與孩子分享、討論及腦力激盪劇中所要傳遞的訊息,例如借物、生存的力量、勇氣與友誼等。

【溝通與分享】
Q1是借物?還是偷東西?
我想這是許多孩子在看這部電影時,最容易出現的疑惑,「媽媽,小小人族是借物?還是偷東西?」「為什麼他們不開口跟人類借,都要偷偷摸摸地趁別人不注意時拿取?」「為什麼要說是『借物』,小小人會還嗎?」

Q2只要有理由就可以借嗎?
「老師,像艾麗緹的家人需要方糖和衛生紙等物品,我知道這是小小人族的生存方式,但因為這原因就可以任意拿別人的東西嗎?」「如果拿走別人物品,只要告訴對方說自己是借的,那麼就情有可原?」偷與借,是否只要有合理的理由就可以?是否為了生存就可以偷或借?

Q3小東西就可以拿?
如果被拿走的東西微不足道,連自己平時都不見得會注意,例如迴紋針、釘書針、方糖、衛生紙、月桂葉等,是不是就可以無所謂,或不需要去計較?

Q4偷或借,由誰來決定?
和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是偷?什麼是借?偷和借是由誰來決定的?借了,不是就應該要還嗎?借,不事先說,可以嗎?如果孩子表明:「我是先向他借的,只是我還沒有向他說」,這樣算不算侵犯對方的所有權?如果孩子在看了電影之後,告訴你,「我拿他的東西是借物,就像小小人艾莉緹一樣。」這時,你該如何回應?

Q5偷與借,當中的界線怎麼區分?
該如何界定?偷與借,是否人類說了就算?人類捕魚是否也是向大自然借?如果是借,那什麼時後會還?怎麼還?探採石油是否也算呢?那如果在森林裡採集樹葉、昆蟲當標本,或者在溪谷裡尋找石頭、海邊撿貝殼,這也算是借?還是偷?還是說,因為大自然不會說話?我們人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Q6如何看待借物一族?
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看待隱身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小小借物族人?是將他們視為好朋友,準備一個精緻的人偶屋,讓他們來居住?還是視為干擾者?為什麼翔與阿春姨在看待小小借物族人的眼光會不一樣?想一想,生活上是否也有如同小小借物族的存在,例如小螞蟻等,你怎麼看待這些關係?

Q7為什麼被借物還能成為好朋友?

為什麼翔會把艾莉緹當成朋友,小小借物族人不是常來拿東西嗎?但阿春姨卻想要活抓這些小小人?你和朋友的友誼建立,主要是基於什麼樣的關係?什麼東西被偷走之後,我和借的人或偷的人,還可以建立出好的友誼與情誼。

Q8是什麼讓想法不一樣嗎?
如果影片中,艾莉緹不是小小借物一族,而是像我們一樣普通的人,那麼劇中的結局是否會被翻轉過來?你是否仍然認為是借物?還是這就是偷呢?為什麼一個孩子需要用偷呢?你自己如何看待偷這件事?

Q9生存的力量何處來?
當翔發現自己能夠保護艾莉緹,能夠為她去拯救被阿春姨抓起來的霍米莉媽媽,同時看見小小人為了求生存而在險惡的人類世界中生活;翔從中看到自己存在的勇氣與力量。那麼,當你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就可以看見自己存在的力量嗎?試著和孩子一起討論小小生命的生存之道。

Q10人在什麼情況容易轉換念頭?
人是否都是要面對身體上的病弱,才會轉換念頭看待周遭的世界?當你像翔一樣,有先天心臟病的問題時,你將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果翔像一般活潑健康的孩子,是否他面對小小借物一族時,也會像阿春姨一樣,想要活抓這些小小族人,就像小朋友抓蟋蟀、小瓢蟲,放在寶特瓶中玩耍一樣?


【駐站作者簡介】王意中,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專長於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現任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預告片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4kXrkggWY

原文刊載於《張老師月刊》409期‧2012年1月‧p122-126 《校園電影院》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