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春「星」舞台: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興趣、嗜好與專長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人生,你要讓孩子活在舞台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由自在。」鼓王媽媽感到有些困惑,她很怕自己會迷失在眾人對於鼓王的掌聲中。雖然,這樣的掌聲,似乎讓自己覺得這十年來對於鼓王的努力沒有白費。只是她自己不太確定,這樣的方向到底對不對?

 

打從鼓王在幼稚園大班,隨手拿起當時外聘的打擊樂老師咚咚鏘(這是當時鯨魚班的小朋友對老師的暱稱)放在架上的鼓棒,並任意隨手一打一敲,整個節奏讓當時的教室突然有種來到拉丁美洲的味道。

 

也因為那一次,不可思議的表現(說真的,媽媽到現在還是覺得不可思議),讓原本一直覺得鼓王不適合在那裡就讀的園長,態度突然大轉變,反而強力慰留媽媽讓鼓王繼續留在園內。連入小學前,緩讀的那一年,也繼續選擇留在那裡。

 

因為,當時咚咚鏘老師一再向園長及媽媽保證,鼓王在打擊樂的這塊園地上,一定會是個天才。也因為如此的保證,往後好幾學期咚咚鏘老師都持續與幼稚園合作,並開了好多自費的課後班。因為鼓王的表現就像是一塊活招牌,吸引了許多父母慕名而來。

 

媽媽的迷惑,倒不是說讓鼓王走上打擊樂這條路。因為一路上,見識過鼓王的人,也大都舉起大拇指,認為他有這樣的天份,這一點媽媽也深信不疑。

 

只是十年過去了,鼓王在打擊樂這方面,也得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獎勵與肯定。但是,鼓王到現在還是不太能夠與對方自在說話。在生活自理上,外出行動上往往也需要大人從旁協助,縱使他被叫做鼓王。

 

媽媽發現,只有在舞台上的鼓王,讓她覺得像個一般的孩子。在父母心目中,夢寐以求的正常孩子。當然,幾年的時間,讓夫妻倆慢慢把這正常孩子的字眼,調整成一般孩子的概念。

 

但沒有舞台的鼓王,看起來卻像個失魂落魄的老小孩,常常雙眼空洞地坐在窗台前發呆,或喃喃自語。「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媽媽總是在夜深人靜的夜裡,如此問著自己。

關於興趣的思考

在打擊樂的這件事情上,讓我們看見了存在於鼓王的生活中,最單純的專注與喜愛。這時,你或許會有個疑惑,從小鍾愛於打擊與節奏之間的樂趣,到底好不好呢?這可以說是一種興趣、嗜好、專長或沉溺,還是一種對於節奏、動感、舞動、音感的掌握或執著呢?或許,我們可以先思考以下的這些問題。
•    孩子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興趣或活動上?
•    這些興趣或活動是否為孩子帶來愉悅的感覺?
•    孩子從事這些活動或興趣是否對其他學習產生排擠?
•    如果不讓孩子做這些興趣或活動,他的情緒到底會怎樣?
•    你為什麼會選擇讓孩子持續做這些興趣或活動?
•    從這些興趣或活動中,可以為孩子另外延伸出什麼樣的能力嗎?

 

興趣如何觀察
如何尋找星兒的興趣,其實並不難。或許你可以試著觀察,孩子主動去接觸的活動會是什麼。通常,興趣與嗜好總是躲藏在這之間。這些興趣倒不一定都是指在音樂、繪畫、創作等能力上的精采展現。

 

機械性迴圈
或許我們可以仔細觀察孩子平時所感興趣的事物,是否容易像遇見機械性的迴圈一樣,不停地在這熱頭上,轉換又轉換。

 

興趣單線道
星兒的興趣是否一定要廣泛?這答案並非全有全無的二分。只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周遭人事物的廣泛注意,對於累積他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總是能夠較周延。未來要應付日常生活中的變動,也比較能夠變通。或許這麼說,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興趣可以比較廣泛些。隨著年紀增長,如果自己在某一領域或興趣能夠專注、樂在其中,這也是一種很棒的選擇。

 

樹木年輪由內圈至外圈
有時,我們很容易忽略星兒當下所表現的興趣,而使勁地想去找、去要求孩子努力去達到符合我們期待的能力。有些事,是需要採漸進的方式。如同樹木年輪一般,建議先從內圈孩子感興趣的活動為起點,再逐漸往外擴散到外圈。(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