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調整『星』適應: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情境適應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Alex趕快把外套穿一穿,我們現在要去外婆家吃飯。動作快一點,爸爸的車子已經在樓下等了。」媽媽一邊整理著大包小包,一邊催促著。但Alex不為所動,仍然坐在沙發上看著《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Alex,我不是叫你動作快一點,你是沒聽到是不是?」媽媽拉開嗓門對著Alex嚷著。


「你沒有說要去外婆家,你昨天沒有說。」大班的Alex理直氣壯、眼睛直視著書本回應著。「幾點鐘了,你還有閒情逸致看書。現在不就告訴你了,還一直坐在沙發上不動,動作快!聽到沒!」此時,Alex完全不理會急著要出門、站在門外的媽媽。他持續對照著目錄,翻到《尋找落葉下的昆蟲吧》那一頁,並專注地看著。媽媽被爸爸猛按喇叭催促,焦急著不知該如何是好。


「你昨天沒有跟Alex說喲?」爸爸問著。「我想說只是回外婆家,又不是什麼陌生的地方,而且昨天忙著土地公生日拜拜,我哪每次都記得要告訴他。」媽媽有些無奈、委屈地說著。「那現在怎麼辦?」「你說呢?」「總不會又要我打電話給媽媽說改時間?你知道我這做媳婦的很不好當耶。」


「Alex這孩子也真是的,幹嘛這麼斤斤計較,什麼事都要事先預告,又不是什麼大老闆在做大生意。」「可是凡事要預告好像也不對?」「上回施打流感疫苗的事,我提前了兩個禮拜跟Alex說,結果他還不是鬧了兩個禮拜的脾氣,說不去就不去,什麼他抵死也不打預防針,要打你去打。這……我到底該怎麼辦?」「哎!這孩子怎麼這麼難纏啊!」在說與不說之間,媽媽苦惱地陷入兩難。


不接受臨時預約


你會發現一件事,星兒通常都不接受臨時預約。有事,要交待事,請事先講,否則六親不認。或許你會抱怨,為什麼孩子這麼沒彈性?但遊戲規則先說好,對於星兒來說接受度會比較高,心情也會比較自在。


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孩子總是這麼執著在必須事先講?預告,讓待辦事項提前列在自己的行事曆或腦袋中,一切依照流程進行,在預定的計畫中,讓所有的事如同行星在軌道上運轉,這樣的規律與速度,讓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在生活上總是能夠平心靜氣。


預告帶來畫面

有預告,就容易有畫面。有畫面,心裡就可以先預演。透過提前告知,讓星兒增加對活動的預期性,使他能事先有心理準備,減少因為不確定或無法適應情境改變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預告的良辰吉時

「那我到底要選擇什麼時候講?」「一個月前?兩個禮拜前?一週前?前三天?當天?或乾脆什麼都不講?」這是許多父母感到頭痛的地方,也在在挑戰著我們對於星兒的瞭解程度到哪裡。在時間點的選擇上,你可以參考你過去的經驗,來做為拿捏及調整的考量。


有些事,別太早說

提前預告對於星兒來說,雖然是大原則,但是請你記得一件事,對於孩子討厭、害怕或恐懼等不想做的事情,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麻煩,建議你,不要太早講,以免夜長夢多,讓容易焦慮的孩子在這段期間的情緒波動更大。


觀察預告後的反應

當你選擇在兩週前告訴孩子,說要帶他去河濱公園溜直排輪,這時,請觀察孩子是否對於這件事過度注意,是否出現自言自語、是否焦慮、或出現過度興奮等反應,有時你可以從孩子表達的說話內容來判斷。

例如口語表達相對弱的自閉兒是否常常反覆自言自語「溜直排輪,我要溜直排輪,直排輪,我溜,媽媽,溜直排輪。」或者,你是否遇見語言表達相對較好的亞斯伯格症幼兒,總是不斷地問你「媽媽,溜直排輪那天會不會下雨?」「那天會不會取消,還是一樣舉行?」「中央氣象局預報怎麼說,溜直排輪那天會不會下雨?」「那一天,如果下雨,我是要穿雨衣,還是帶雨傘?」而讓你苦惱。

當然,也可能有孩子在你提前說了之後,情緒及行為仍然維持穩定。或者你乾脆決定選擇不事先說,等當天突然要帶他去溜直排輪時,再來觀察他的反應,是自然愉悅地出門,還是焦慮地抗拒。

在你選擇說了之後,請仔細觀察他們接下來的反應。孩子的這些行為訊息與反應,都可做為你下次預告時間點該如何微調,並從中找出屬於自己孩子的最佳告知時間(視不同的事情,而有不同的時間)。

例如,當你選擇在兩週前告知,卻發現孩子在這段期間不斷出現上述的自言自語或反覆詢問,這時,建議你,日後在類似的事情上,將告知的時間縮短,例如調整至一星期或三天前再告訴他。


貼心的結構化

結構化,對於部分理解與適應相對較弱的星兒來說,在面對日常生活中不時存在的多變性,的確有適應上的必要性。這些需要結構的內容,無論是屬於時間上、空間上或流程上。如果可以的話,盡量讓每日的行程及流程單純化、結構化。如同標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有一定的流程與節奏,這樣總是容易讓星兒比較能夠掌握與安心。


將結構視覺化

讓孩子能夠看見每日的結構化行程,讓這些流程變成視覺化,讓星兒能夠更加理解自己所要面對的節奏。這部分,或許我們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行事曆或記事本上,這些密密麻麻的行程記錄會讓你我比較能夠有所遵循。

因此,試著貼心地將每天、每週、每兩週或當月的主要活動或固定行程,參考行事曆的概念,以孩子能夠理解的視覺模式(無論圖像、文字或符號),讓孩子能夠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既定事項及未來活動的流程與節奏。


跑馬燈的壓力

有時行程雖結構,但轉換情境的次數太多了,這對於適應情境能力較弱的星兒來說,總是一種壓力與負擔。這種現象,最常出現在都會區的孩子,常不斷在不同療育地點移動、轉換。一會兒搭公車、轉捷運,一會兒這端療育結束,再換計程車轉換下一個醫療院所或訓練機構。這如同跑馬燈的迅速轉換,讓星兒需要不斷地去適應不同的人、事、物、時空變化,所需承受的壓力與負擔可想而知。


預留彈性

當採取結構化方式,讓多數事情在預期的軌道運行時,你會發現星兒的適應力與情緒反應通常較為穩定。但是,你也知道,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能夠照表操課當然最好,但有時,你也需要考慮在長期、固定、結構化,一切需要照表進行時,自閉兒也容易缺乏應變的彈性。


因此,在結構中,預留彈性,加入一些變化還是有必要。至於這些改變的彈性需要調整到多少,這部分因人而異。通常,你需要觀察孩子的反應與先前經驗來進行微調。在多數情況下,可以採取結構化、事先預告為原則。同時,在少部份活動上,給予突如其來的變化,不事先告知,不按既定流程進行該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