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寧靜海:提升星兒焦慮調適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小博魂不守舍地眼神向四周張望著,衣領因為不斷地含咬著,而明顯濕透與皺褶。靠近他時,你會發現孩子的呼吸顯得急促,同時雙手指甲也因為不時地摳弄
,而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下課的操場上,同學們的嘻鬧聲、追逐聲、一旁玩起躲避球的吶喊聲,讓不知所措的小博繼續孤伶伶地站立在花台邊緣。小博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喜歡同學總是笑他是一尊會微微顫抖的銅像。
其實,佇立在一旁觀看的滋味總是讓自己感到難熬。同學歡樂的下課十分鐘,反而成了他焦慮煎熬的十分鐘。當然,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只十分鐘。有時,甚至於是一場漫長的無盡等待。
上課對於小博來說,往往顯得相對自在些,只要老師不要老是愛分組之外。但問題就在這裡,這學期在班上正好遇見愛分組而出名的數學老師。小博心裡總是咒罵著他,並給他取個「南瓜老師」的綽號。只因為,「南瓜」是小博最討厭吃的蔬菜之一。
分組,總讓小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每回只要遇到老師宣佈「各位小朋友,現在開始自己去尋找,四個人一組,動作快。」當南瓜老師只要說到「動作快」,這時小博的心跳就開始變快,有時甚至於手心流汗。如同在花台邊的感覺一樣,他只能茫然地看著同學們像蜜蜂一樣飛來飛去。嗯,這像嗡嗡嗡的分組聲,吵雜地讓小博更加不舒服。
說真的,好像都沒有人感覺到他的存在。自己真的如同別人所說的,像尊會微微顫抖的銅像站立在座位上。小博好期待有人可以主動來找他,雖然,當真的有同學來找時,他也會緊張地說不出話來。
這種感覺讓小博覺得很討厭。他知道,小朋友常常說是他自己喜歡一個人,但其實他也是希望有人作伴。只是你要讓他主動去找同學,這一點會讓感到像一道高牆阻隔在眼前,很難跨越過去。而當同學主動來找自己時,也讓自己心中的小鹿亂撞。雖然,小博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焦慮,似乎成為小博如影隨形的唯一朋友,雖然小博並不喜歡他。因為,只要他一出現,就讓小博感到很不自在。只是,小博還是說不出來,焦慮這朋友到底從何而來?
關鍵的焦慮泉源
有些孩子對於焦慮的原因,或許尚能說出一些端倪,告訴你讓自己感到心裏不舒服的可能原因。但大多數的孩子,卻往往對於焦慮說不出所以然來,特別是對於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星兒們來說。
想要讓星兒學會調適自己的焦慮,我想是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練習找出讓他感到焦慮的壓力來源。例如小博所面對變幻莫測的人際互動與社會溝通的挑戰。
找出焦慮源為什麼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先確認引起孩子焦慮的根源,只是一味地進行情緒的紓解或放鬆,問題將依然存在。這就像發現天花板在漏水,但卻沒嘗試去抓漏,找出漏水的緣由一樣。
如何進行焦慮抓漏?
你或許會問「那麼如何找出孩子的焦慮源?問孩子,卻往往一問三不知。」這時我們對於孩子的了解及觀察敏感性就變得很重要。
通常星兒的焦慮源往往與情境的變化,或未依自己原先所預期而有所關聯。有些孩子則對於感官的刺激,或人際互動與溝通存在難題。有些孩子則陷入執著與僵化的思考而焦慮地苦不堪言。
由於每個孩子存在異質性,因此,你可以特別觀察孩子從平穩的情緒,轉變為焦慮時,在這之前之後可能出現的情境變化是哪些。
漸進式面對焦慮
孩子的焦慮調適是需要漸進式,這就像測試水溫一樣,你會用手一次又一次地輕觸,直到你對於溫度感到適應為止。星兒的焦慮調適也是如此,但重點是你得要開始動手去試水溫。
以小博的人際焦慮為例,要改善及調整他的焦慮適應。首先,你得要讓他開始面對焦慮源,啟動人際互動,但可以先保持一段距離面對。選擇逃避雖然暫時緩解孩子的焦慮,但問題仍然存在於那裡未解。
在許多的演講及諮詢場合,常和父母和老師分享試著為星兒們製造人際圈,或以強迫分組方式來讓孩子有機會和特定的小朋友互動。而這情境的製造,至少對於孩子來說一種緩衝。先在安全、信任、穩定的人際關係中,慢慢去感受、面對與經驗自己相對較弱的社會力。
書寫自己的焦慮
讓星兒練習將焦慮寫下來,或會文字輸入的孩子改用打字表達出來。把心裡的擔心從深藏在內心裡改由文字一一寫出,呈現在眼前的紙上,會讓孩子更有機會澄清自己所焦慮的事情到底會是什麼。例如是自己焦慮提出邀請會被拒絕、不知道人家在玩什麼,還是人來人往人太多總是讓自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寫下來的好處是有機能夠和孩子進行討論,也可以從中了解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的想法與解釋。或許你可能會苦惱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總是在那焦慮的迴圈上打轉。但至少寫了下來,就比較有機會讓他的思緒,藉由彼此的討論而有不同的看法及跳脫的機會。
朗讀自己的焦慮
有時,你可以試著讓孩子練習將自己的焦慮大聲說出來。能夠放聲說出,至少是情緒的一種紓解。再讓孩子把說出來的話,嘗試改成另一種型式說出,就像重新輸入啟動程式一般。
容易感到焦慮的孩子,總是容易看到對自己不利的部分。這一點,星兒們似乎也容易如此。有時,就像自己嚇自己一般,而讓焦慮無所不在。因此,如何讓孩子練習看到好的部分,讓自己感到輕鬆、自在的訊息。我想,這就需要從我們大人本身的習慣做起。你怎麼看世界,孩子也會學。
例如從原先較為負面的想法「反正他們不會想要跟我玩」,練習修改想法程式轉變為「或許,我主動過去找他們,說不定他們也會很樂意和我玩」。藉由一次一次將修改後的想法大聲說出,讓這些具有正向能量的話語一次一次透過自己的雙耳,進入腦海裡不斷地播放。調整想法,焦慮也更著釋放。
注意力的過渡與轉移
星兒們面對焦慮時,注意力的轉移往往是他們慣有的一種方式。無論是高功能自閉症孩子採取的自我刺激,專注在特定的感官刺激上,或亞斯伯格症孩子傾向於專注在特定興趣的思考或研究上。有時,你會發現他可能選擇看一本書,來迴避他所面對的人際焦慮。
雖然,如此的轉移能夠適時化解星兒眼前的焦慮現象。但畢竟,對於眼前的社交困境並沒有適度的解決。這在焦慮調適與因應上,是可以再有更積極的調整方式。
問題解決與尋求協助
有時,星兒們需要的是採取問題解決的策略,例如尋求協助來舒緩自己的焦慮。例如當他面對的焦慮源是來自於不懂數學課本上的說明,這時適當的壓力舒緩,選擇尋求他人協助是方式之一,例如「薇薇,課本上說個位、小數點、十分位都要對齊,是什麼意思?」有問,就有機會化解。如同在面對人際上的焦慮也是如此,例如「老師,下次數學分組能不能由你來指定哪些人一組?」
讓孩子學習各種焦慮的調適,讓自己能夠優游地來到心裡的寧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