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第一線上,老師有時會發現班上的孩子出現分心、愛說話、活動量大、肢體動作衝動、發脾氣、愛生氣,部份老師直覺地告訴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接受評估。
  • 當評估之後,有些孩子可能因此多了一項ADHD的診斷。
  • 假如孩子多了ADHD這樣的身份,但老師在教學與班級經營上如果無明顯的調整或修正,此時,評估對於孩子問題解決來說幫助將相當有限。
  • 多了ADHD這樣的診斷,不做任何事,並無法解決孩子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 在轉介孩子評估的當下,或要求孩子專心的同時,或許該是讓我們想一想,對於孩子專注力的提昇,我們曾經做了什麼?對於孩子的活動量控制,我們又做了什麼?
  • 評估,是為了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現階所面臨的困境,並使我們大人們能夠更審慎思考下一步如何協助他們。
  • 如何讓ADHD學童跳脫自我控制力缺乏的泥沼,該是我們大人們應該認真動腦思考的一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