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讓孩子站在鏡子前,靜靜地注視著(看著)鏡子裡的自己30秒或1分鐘。
  2. 嘗試讓孩子在鏡子前說話或自言自語。
  3. 說話的內容可以是抱怨,可以是氣話,也可以高興、開心地分享事情。
  4. 引導孩子從鏡子中觀察自己說話時臉部表情的變化,例如抱怨時是否眉頭深鎖、皺眉、睜大眼睛、嘟嚷著嘴等。說開心的事,是否眉毛、嘴角上揚、臉部肌肉放鬆等。
  5. 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分辨,同樣是抱怨,在鏡子前或鏡子後是否有明顯差異(例如在鏡前較不自在,臉部表情較不猙獰)。
  6. 引導孩子在鏡子前,練習掌控自己的臉部肌肉,無論是緊繃或鬆弛,並且進行各種喜怒哀樂的臉部表情變化。
  7. 平時告訴孩子,當發現自己心情不好時,無論是感到傷心、難過、生氣、憤怒、沮喪、無助等,適時走到鏡子前,從中調整自己的臉部表情,進而調整自己的心情。
  8. 同樣心情好時,無論是感到開心、興奮、愉悅、平靜、快樂或高興,也適時走到鏡子前,瞧瞧自己的臉部模樣,並試著記住這些好心情的模樣。
  9. 運用一面小鏡子,成為貼心的好朋友,讓孩子從中分辨及掌握自己的臉部細微變化,進一步學習調整及轉換自己的心情頻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