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須陪讀的考量。

  • 班級老師受限於班級經營及教學進度,人力及經驗無法足夠因應自閉兒的融合問題。
  • 父母常擔心,在未陪讀的情況下,無法得知孩子在普通班的上課狀況,同時也擔心孩子是否會被忽略而無法跟上進度。


常見不希望陪讀的考量。

  • 班級導師不習慣或不喜歡有其他大人介入班級,認為對於課程教學或班級經營會有負面影響。會顧慮陪讀者(特別是父母)對於孩子產生過度介入,讓孩子的注意力常專注在陪讀者身上。
  • 父母不希望陪讀的考量。一部份可能因工作或家庭因素不允許到校陪讀,另一部份是希望孩子的注意力能全心投注在班上老師、同學及活動等。


在兩難情況下如何進行親師協調?

  1. 優先思考為什麼須要陪讀(無論是從孩子的立場考量,從父母或老師的立場出發)。
  2. 將陪讀界定為過渡階段,大方向上建議逐漸取消陪讀,引導班上同儕予以協助及互動。
  3. 當孩子剛入學時,為使他在較具安全感下(父母陪伴的情境)能逐漸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同時讓班級老師能有時間逐漸瞭解自閉兒的特質,初期可考慮由父母陪讀。
  4. 在一段時間磨合後(也許一週,也許兩週或更久),建議父母的角色能逐漸抽離。當校內人力允許時,改由資源班老師、助理教師、實習老師或愛心媽媽陪伴。唯取代的目的,在大方向上也是希望孩子最後能獨立在班上。
  5. 在陪讀過程中,建議須考量陪讀者所坐的位置,例如從在旁協助,隨後視孩子的融入及適應狀況,逐漸調整在教室裡外的位置,例如教室後方或走廊等。
  6. 在陪讀過程中,應留意陪讀者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逐漸融入、專注及理解普通班級中的人、事、時、地、物發生的狀況,因此須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聚焦於班上老師及同學,而避免流於陪讀者與孩子彼此一對一的互動。
  7. 考慮在陪讀中的介入時間點,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一些自我刺激行為或躁動情緒反應等。例如提醒自己在上述行為或情緒出現幾次才進行介入(如當該行為或情緒尚不足以明顯影響課堂教學時),以避免過度介入孩子的問題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