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星』世界: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行為表現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小靜,拜託你,不要再轉圈圈,好不好?媽媽看了頭都暈了。』一臉茫然、無助的媽媽,看著小靜轉圈、發出怪聲外,接著又不時注視檯燈折射的光線,或用手在眼前不時晃動、比劃。對於擺在她眼前的寫字本,完全無動於衷,讓媽媽不知所措、莫可奈何。
望著小斯無時無刻在翻看繪本的Jessica老師,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大班的孩子這麼愛閱讀,當然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但憂的是,小斯就只是愛看書,對於課堂上正在進行的舞蹈律動、團體遊戲及音樂唱遊,卻提不起一點勁,甚至於連小朋友想找他玩,小斯卻連正眼都不瞧一眼,轉過身體,繼續低頭看書。
期待星兒們出現符合情境的適當行為,是許多父母及老師們熱切的事。當自閉症幼兒經常出現自我刺激行為,這當中是否在提供我們什麼訊息,同時對於有些亞斯伯格症幼兒對於閱讀的熱情,在這專注的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些星兒的難言之隱。
自我刺激之舞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星』關係:遇見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同儕關係與霸凌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嗨!怪胎,你的眼睛在看哪裡?有本事,就眼睛看我啊!看我啊!我的眼睛讓你看啊!』在國中的教室走廊上,同學對著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如此叫囂著,其他人則在旁,樂不可支 。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高中生,坐在座位上,焦慮著一直翻著書包,搜尋著抽屜,不時察看桌上的課本,緊張地在尋找他這節要上的英文課本,並不時叫喊著『怎麼辦?怎麼辦?不見了!不見了!怎麼辦?』。當隔壁三三兩兩的同學,惡作劇地將英文課本偷塞在資源回收桶時。
『這封信,你拿給她,記得告訴她,你愛她,我們一起結婚吧!』國中同學們,惡整著星兒,將一封寫著不堪入目、字裡行間竟是粗話、性隱喻、性暗示的信件內容,慫恿著星兒將信件送給班上美麗的、文靜的女同學。當孩子不知所措地杵在原地,旁人並不時鼓譟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聚焦『星』世界: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專注力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我家的孩子到底是太專心?還是注意力有問題?』『你說他在教室裡上課沒在聽,但他卻又對於感興趣的話題很投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的孩子只專注在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這樣注意力也有問題嗎?』在談論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注意力,我想,或許應該先從星兒們常見的狹隘的、侷限的興趣開始。
你一定會發現一件事,多數的星兒們對於某些事物總是充滿主動性,及極大的興趣,並過度地專注在這些事物上,而不需要你特別地給予提醒。但是你可能苦惱,這些事物通常不是你希望他們去注意的事,甚至於,你可能還會因此擔心,他們是否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這些事情上。特別是,如果這些活動又不具有任何的功能性,例如太過於注意事物的排列、光線的折射、觸摸的質感、數字的背誦等。
因此,對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孩子在專注力的這件事,或許我們的著力點,可以試著引導他們如何從感興趣的活動,逐漸將注意力位移至不感興趣的活動上,並持續一段適當的專注時間,並不受其他刺激所干擾。而後者這些不感興趣的活動,通常都是星兒們現階段應該要學習或接觸的事物。
集中性注意力,如果用套圈圈的遊戲來形容的話,孩子的集中性注意力的目標很清楚,就是把圈圈奮力套進眼前的標的物中。類似的例子,就如同揮棒將球打擊出去、臨門一腳將球踢進球門,或者將籃球投進籃框裡。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星』情物語:淺談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兩性關係與感情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同樣有愛與被愛的權利,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隨著年齡逐漸成長的星兒們是否需要談感情,這就如同一般人的自由選擇般,有著個人的意志與需求,沒有標準答案,且勉強不來。在談感情之前,或許我們應該聚焦的是,星兒們如何發展與建立出適當的兩性關係,一種相互尊重、保護彼此的互動關係。
只要我喜歡,不見得就可以:關於身體距離與肢體碰觸。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出『星』世界: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遊戲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遊戲,理應一項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基本能力,往往在過程中讓孩子們享受許多成長的樂趣與激盪出發展的能力。這些關鍵無論是來自於感覺動作的刺激、粗動作與細動作的發展、認知及語言的學習,社會情緒與人際發展的成熟,及日常生活技巧的經驗累積等。但是,許多大人認為孩子理所當然應該會玩的遊戲,對於許多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說總是中間橫著一層紗,似懂非懂,或隔道牆,不得其門而入。
對於星兒們來說,對於特定刺激、活動與興趣特別感到專注,對他們到底是好還是壞?有時很難有個譜,特別是當外在社會常有意無意地希望他們能夠和一般孩子一樣。
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或許是一件好事,當專注了,瞭解了,熟悉了,擅長了,有時在面對它時也會顯得輕鬆了。如果星兒們所專注與擅長的又正好是一般孩子也樂於喜愛的,那麼就更正中紅心,在同儕的被瞭解與接受度上又增加了紅利點數。
孩子的發展有時如同一畝田須要長期來灌溉,特別是對於早期療育階段的孩子來說,遊戲更是最直接、也是最自然而然的方式。透過不同的遊戲,各式各樣的玩法,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發展,也不斷從感覺動作的探索階段,一步一步往早期使用物體能力的功能遊戲,順著想像與裝扮遊戲、建構遊戲與規則遊戲等一路挺進。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