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不等於溝通,吵架是得要論輸贏的。
在實務工作上,總是聽見爸媽抱怨,昨天才和孩子吵架。
有時,我們得停下來想一想。和孩子吵架,究竟是要幹嘛?我們的目的是要做什麼?
吵架總是得要摻雜一些負面情緒,特別是生氣,憤怒,不滿,委屈,怨懟。
當這些負面情緒彼此不斷地拋過來,丟過去。
你當真親子之間,透過吵架會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還是說,讓親子距離更加遙遠?
許多爸媽會說,面對孩子的惡劣態度,當然會讓我們的情緒火了上來,父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
這一點無庸置疑。
也就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好好的來思考,當自己出現情緒,當下是否適合與孩子對話?
在吵架的當下,我們脫口說的一些話,是很容易衍生彼此的衝突。
語言,一刀兩刃。
我們不經意的說出一些話,或許事後道歉、認錯,卻不一定能夠讓彼此心中的疙瘩有了化解。
為什麼需要和孩子吵架?
我們真的得要停下來思考。
或許當我們自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浮現上來,這時最好的方式是該先讓自己選擇閉上嘴巴,不說話,冷靜。
父母優先冷靜,會是化解親子衝突最好的一種方式。
也許孩子的態度,言行舉止,說話的內容、語氣、口吻、字眼,讓父母不能認同,無法接受。
沒關係,讓自己心情沉澱,冷靜。
在彼此穩定之後,這時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和孩子說什麼話,再來開口說。
學習讓自己有情緒時,先冷靜,必要時離開現場,讓時間先冷卻一下自己激動的情緒,這時思緒也將更為清晰。
別在情緒的當中,脫口說出後悔的話。
我們期待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好好說話,能夠維持應有的態度。
既然如此,身為大人的我們就得好好的示範。
我依然相信,父母OK,老師OK,身為大人的我們OK,孩子OK的機率將會非常的高。
無論如何,身教依然大於言教。
有時我們嘴巴脫口說,卻無法身體力行,這時對於孩子來說,終究是一場笑話,一場鬧劇,讓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缺乏了說服力。
為什麼吵架?當我們將時間暫停,往前推移三秒鐘。
如果有機會讓我們再重來一次,換另外一種選擇,跳開吵架的模式。這時也開啟親子的良性對話與溝通。
Photo:Liza Summ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