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想過,在每日對孩子的要求、下達指令,這件事情上,自己的勝負率到底有多少?

 

「什麼?親子關係還談勝負律?」你心中可能浮現出這樣不解的疑問。

 

沒錯,既然我們選擇、決定在這個當下的時間點,對孩子做出要求,我們就得要有把握勝出。

 

畢竟,指令下達的按鈕、啟動,盡在自己的手中,口中。這關係到父母與老師的指令,是否有效達到應有的作用-你所期待孩子的反應。

 

如果你沒有把握,這時請少安勿躁。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看似消極卻是維護自己指定有效性的最安全考量。

 

白話講,以預防孩子不把我們的話當作一回事,而出現無所謂,不在乎,不在意,耳邊風,懶得理,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依然故我⋯⋯

 

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大人自尊心的底層開始在下陷,孩子開始在抽取地下水,父母與老師的指令高塔正在動搖、傾斜。

 

好吧?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地位正在逐漸下降中,反過來說,孩子的支配、掌控能力與在家的地位,在教室裡的影響力,卻也呈等比級數上升中。

 

落得如此下場,孩子不埋單,對立反抗,對自己情何以堪?

 

我常以這為例,也作為自我提醒,無論是二刷,三刷,四刷,反正就是得刻意提醒,成為自動化的反應(父母效能,教師班級經營真的得勤練啊)。

 

當你手上有一把槍,裡面裝了十顆子彈(指令),與其我們對著孩子亂槍打鳥(別忘了,有時他所展現出來的,可是不聽話的老鷹啊!),碰、碰、碰……,十發子彈中了兩槍,命中率百分之二十。當然你也浪費了八顆子彈(無效指令高達百分之八十)。

 

另一種情況是,你慎選要求的時機,為維護你的指令高效率,在對的時間,以對的口吻,語氣,語調,字眼,說話方式,走位,眼神,兩人距離等,發射出你手中的兩發子彈,口中的兩道命令,這時你發現命中率高達百分之百,勝率漂亮的令人瞠目結舌,孩子也只好配合的無話可說。

 

提醒自己,當你忙的時候,就不要下指令。孩子知道你在那當下,沒時間,很容易妥協的。現在,就試著翻翻農民曆,選個良辰吉日,細膩的,有把握的,來對孩子下達指令,進行要求,好好演練一番吧!


 
PhotoVictoria Borodinova, CC Licensed.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