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但做不到,往往是過動兒給人的印象。這卻也是事實,執行力的匱乏,往往也是這群孩子的致命傷。

 

既然做不到,大人就只好不停地耳提面命,提醒再提醒,叮嚀再叮嚀,催促再催促。

 

但最後的結局,依然是-做不到。

 

你可能深感納悶,並帶著不耐的火氣,「為什麼老是說不聽?」「你到底要我講幾遍?」「你是不是故意的?」因此看著,望著過動兒,心裡油然升起「煩」這個字。

 

我們再回到文章一開頭所提及的,知道,做不到。

 

你有沒有發現,面對過動兒的教養與教學,我們一直重蹈覆轍,總是在迴圈裡,轉啊轉,繞啊繞。

 

既然他們知道,這就表示問題不在於「不懂」這件事。也就是說,無論我們講了N遍(N,請自己填寫),他還是做不到。

 

真正的核心點在於,我們講了之後,接下來是否有演練,而且是反覆的,演練再演練,微調再微調,修正再修正,以強化這群孩子的執行力。

 

當我們說了,他就得馬上做(除非,孩子真的有合理的理由)。而不是,我們口頭說,就認定他就會主動做。

 

如果事情這麼簡單,那麼ADHD就不是個擾人的問題了。

 

舉個例子,「我跟你講了多少次了,玩具玩一玩,自己就收一收,別老是要人家提醒。連收個玩具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以後出社會還能跟人家競爭什麼?你以為媽媽時間那麼多,有那麼多閒功夫跟你耗?玩具給我收一收……」

 

媽媽的話就先講到這邊。

 

請別忘了一件事,過動兒的專注力不好,很難掌握重點,更何況我們話講了一大堆,最怕也沒有重點。

 

當我們費盡口舌講了這麼多的話,接著就轉身離開,期待孩子主動自己來做。說真的,睡歸睡,不要作夢了(這句話,用台語講,更有味)。

 

收玩具,現在就得收。

 

我們簡潔一點,「現在,把玩具歸定位」話一說完,開始要孩子立即行動(這裡先不談對立反抗,這是另一件事)。

 

你可以帶著孩子做,你可以先示範,你可以直接下指導棋,例如積木放一箱,車子放一箱,依此類推,看你要他收拾的標準為何。

 

做,做,做。行動,行動,行動。

 

說了之後,示範之後,孩子就得立即行動。做了,做多了,做久了,孩子的執行力出來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熟練。

 

知道,且做到。


 
PhotoGabby K,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