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的訓練,是很生活化的。

 

以下雨天,路上積水為例。

 

一般孩子走在路上,會注意路上是否有積水。

 

當發現路上有積水時,孩子們很自然地會繞過路,或跨過積水,以免讓自己誤踩積水而濺的滿身都是污泥。

 

然而,你會發現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孩子走在路上,往往沒有覺察路上的積水,而一腳朝積水踩了下去。

 

這時濺了滿身都是泥巴水,同時也將積水濺到別人身上,而喚來對方的白眼。

 

這當中,孩子沒有覺察,也就沒有自我控制,例如把腳跨了過去,或往左邊或右邊繞了過去。

 

另外一種情形是,過動兒有覺察到積水,但因為衝動關係,而一腳踩進了積水,讓自己濺了一身的泥巴水,也讓周圍的人被噴得滿身都是。

 

這也是為什麼過動兒的失控行為會讓周圍的人感到討厭。雖然孩子身不由己,自己也不想如此。

 

還有一種情形,你會發現孩子故意將腳踩了積水。

 

當我們談論到故意,這時反映了一件事:孩子是處在可以控制的狀態。怎麼說?例如小明正等待小美從一旁走過去,想要故意捉弄她,或要引起她的注意。

 

這時小美還沒來,小明先在旁邊等待。這時等待反映的:正是小明本身是可以控制的。

 

當小美走過身旁,小明二話不說,一腳用力朝積水踩了下去,這時泥巴水噴了起來,濺得小美滿身都是。小美生氣了,跑去追小明,小明也樂得「來啊,你來啊,你來追我啊,你追不到我啊。」

 

面對故意行為,我們思考的是,當事人的起心動念,或故意行為所要傳達的訊息,目的,意圖是什麼?

 

釐清上述這些例子,有助於我們分辨、判斷,當下我們所需要聚焦的點是在哪裡?

 

當過動兒缺乏覺察以及自我控制,這時我們可以做個練習。拿一個臉盆,擺在地上,臉盆裡裝滿了水。

 

這時讓孩子一隻腳抬起來,在臉盆上面騰空,不讓自己把腳踩下去。孩子這時得看見臉盆,以練習自我覺察。而孩子練習抬起腿,反映的是,孩子的自我控制練習。

 

孩子需要練習覺察,自己與臉盆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孩子與積水,和周遭他人之間的關係。

 

當孩子清楚了自己跟周遭事物之間的關聯性,這時孩子就比較有機會去掌握,自己與周遭事物之間的安全距離,並維持適當且正向的行為。

 


PhotoAndre Taissin,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