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我常常和現場聽眾說一件事,其實不管你坐在哪裡,對我來講都不是重點,因為全場都是我的搖滾區。



只要我願意走動,誰說這裡叫前面,那裡叫後面,只要我願意走到後面去,我就可以翻轉整個教室的方向,讓後面變前面。



簡單來講,這就像我們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中,如果老師願意走動,事實上,就有助於吸引住孩子的專注力。



同樣的,我也常常跟現場聽眾講一件事,如果這場演講你想要聆聽,聰明的你,會選擇坐在前面。怎麼說?我們的距離這麼近,在我們之間,沒有不相關的刺激干擾。



這時,在專注力的維持上,在接收上,效果與品質是最好的,同時也是最低耗能,不費力氣的。



反過來,當你選擇坐在現場的後面,說真的,如果你還是想要聆聽這場講座,事實上,長距離只會讓你更加的耗能,整場講座聽下來,更加的疲憊。



從現實來看,一般的演唱會,其實最貴的票,就屬在最前面的搖滾區,因為最有臨場感。



當你選擇便宜的票價,坐在最後面,事實上,與演出者、講者維持了一個長距離,這讓你在維持專注力這件事情上,可是很吃力的。



同時,在講者與聽者之間,存在著許多不相關的干擾刺激,你的注意力將很容易渙散。



這也是為什麼,當面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子,我們為了減少他對教學產生干擾,而選擇把他的座位往教室後端擺。



事實上,我常常講,如果這麼做,這時字幕就可以打出來了,「我已經放棄你了」,因為你可以這麼看,當他坐在後面,這不只是遠傳,還有距離,在聆聽的過程中,可是需要耗費更多的專注力,也更加的吃力。



選擇坐在前面,我也常常跟現場聽眾講一件事,如果你是孕婦,或是心臟裝了支架,或是抱著嬰兒,請儘量避免參與我的講座。因為我相信,你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動作,臉部表情等受到驚嚇。



就如同投資一定有風險,其實在聽演講也有風險。



但也因為你保持了這樣的警覺性,反而會讓你更加的投入在這場的講座當中。



這裡,我想談一件事,與其我們抱怨底下的孩子,或底下的聽眾,怎麼不專心上課,聆聽講座。或許,我們可以拉回到自己身上來,思考我們如何透過表情,動作,聲音,語調,內容,甚至於所謂的演,所謂的講,所謂的互動,來吸引住現場聽眾的專注力,就如同面對教室裡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一樣。



在我的演講中,事實上,你要打瞌睡,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我常半開玩笑的說,因為你聽得太專注了,演講結束之後,你反而會變得更好睡。



同時,如果你在現場要改作業,要聊天,事實上,也很困難。因為我會把你當下的這些舉動,融入到我的演講情境當中。



說這些,目的也在跟老師分享一件事,在班級經營中,我們是可以很有技巧性的,把孩子的專注力拉回來。



最後,我想要強調一件事,身教依然是最佳的良藥。當我們抱怨孩子上課不專心,沒有參與感,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思考,自己在參與一些講座,是否也保持著這樣的態度。



很單純的,我們希望孩子怎麼說,怎麼做,最快的方式就是我們大人自己就先這麼說,這麼做。


PhotoThibault Trillet,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