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難免期待教室裡的孩子乖一點,如果能夠像公仔,人形立牌,靜靜地坐在那,啊不就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再不然,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像機器人一樣,下什麼樣的指令,做出什麼樣的回應。一切都在估算當中,上課的節奏任由老師掌握,啊不就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只是,這份期待像是作夢一樣,終究得清醒。因為教學現場,鐵定不是上演這套劇情。



不按牌理的脫序演出,為什麼老是講不聽?想幹麼就幹麼,超級自我中心與任性,根本不領情。對立反抗,造反有理,屢勸不聽。讓你覺得煩,覺得怪,讓你氣道覺得受傷害。



每個孩子多少存在不同身心特質,各種排列組合,存在同一個孩子身上,對於老師來說,很是陌生又得交手,說真的,第一線老師的負擔真的不輕。



只是在教室裡的場子,直球對決,不想理解可都不行。



是說,一定得要瞭解這些特殊需求學生的診斷,難道不想理解都不行?為何不能將這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給輔導,給特教,回歸家長,託付醫療?



很抱歉,現實的說,彼此在屋簷下,週間相處,少了理解,多了誤解,誤踩地雷,教學難免有風險。這一切,並不會因為保持理解的距離,而將衝突化解。甚至於,因為對於疾病、障礙的無知,而令自己終日不解,曾幾何時教學變得這麼累?



或許,相遇是一種緣份。雖然,部分老師寧可錯過這種緣。我知道,這些孩子們真的讓第一線的你,好累好累好累。但說真的,彼此給個瞭解的機會。



診斷,像一把鑰匙,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先約略、快速地掌握孩子的特質與狀況。無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亞斯伯格症,或對立反抗疾患等。



無論是透過校內的特教研習,網路文章,相關書籍,當然校園裡,還有最是瞭解這群孩子的專業人員可諮詢,無論是資源班老師、專任輔導老師或特教專業團隊中,例如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



撥一點時間,理解一下,這群孩子的特質。好吧,理解是得發一些時間。但我相信,這一切一定值得。因為,當對於孩子的身心特質有了基本的瞭解,你將可以逐漸摸索出一套教室裡,相對應的策略。這將有助於讓自己的教學節奏更加順暢。



你不用再點光明燈,不需要再安太歲。因為你已瞭解,這群天使與寶貝。



PhotoAndrea Piacquadio, CC Licensed.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購書,請往這裡➡️
博客來:https://bit.ly/3iWFbmG
金石堂:https://bit.ly/3iQGofk
誠品:https://bit.ly/3iYMXN6
讀冊:https://bit.ly/32dTCNo
momo:https://bit.ly/2AWKSQA
※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