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以及亞斯伯格症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

 

診斷,是一種溝通,讓我們很清楚的瞭解,眼前孩子所存在的身心特質。我們就比較能夠清楚的,找到相對應陪伴的方式。

 

這一點,就如同面對ADHD孩子,他如果犯了錯,對於他來說,是得要認錯,是得要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在哪個時間點?透過什麼方式犯了錯,他得要進行後續的修正。

 

因為,ADHD孩子的衝動以及專注力缺陷的問題,很容易對自己所犯的錯,少了覺察,當然就很難有後續的自我控制。

 

同樣的,對於ADHD孩子來說,也得要去思考,反省他的所作所為。這些孩子的思考,總是困難了一些,這群孩子也常常不愛想,不太想,很少想,也就因為這樣而容易讓問題,不時的,在原地打轉。

 

ADHD孩子犯了錯,由於處在缺乏自律,依然停留在他律的階段,他的行為是需要伴隨著,他所在乎、在意的後果,以作為後續行為改善的動機。

 

簡單來說,對於ADHD孩子,他得經歷認錯,自我反省,行為後果,以至於接下來,學習到好的行為表現。

 

然而,對於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講,我們是否依然也得要求他認錯?這裡,我就保留了。

 

首先,我得先強調,面對亞斯伯格孩子的犯錯,我們最終的目的,依然是想要讓他學習到好的行為模式。

 

因此,只要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時就必須要考慮他的身心特質,以找到一種最適切的方式。

 

當我們要求亞斯伯格症孩子認錯,這時,我們就先踩了一個大的地雷。

 

如果,你曾經和這群孩子接觸過,你會發現,這些孩子是非常忌諱,你說他做錯了事。

 

當我們踩了這個地雷,連帶的,孩子的情緒,整個激動了起來。

 

接著,由於他們對人事物的黑白二分,你要求他認錯,這時很容易讓他將你,歸到所謂不友善(黑)的一群。你接下來的所有的要求,將無法達到作用,他是不配合你的。

 

同樣的,我們這時要求他反省思考,可是問題也來了,首先孩子是否把我們當一回事,是否把我們當成「人」來看待,關係要有,他才可能接受我們的要求。

 

否則,當我們與孩子沒有建立好關係,他是不可能聽你的。

 

另外一件事情,孩子犯了錯是否需要面對?是否需要承擔行為後果?這看似理所當然。然而,這麼做,又是踩了亞斯伯格症孩子一個大地雷,孩子情緒就更加容易歇斯底里。

 

文章讀到這邊,你肯定認為,難道我們都要順著亞斯伯格症孩子嗎?難道他們都不需要改變嗎?

 

還是,回到我先前常說的一件事情,他們是需要改變,但是他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至少,目前我們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直接作出我們最後需要他改變的那一件事情。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最終的目的,學習到好的行為表現。

 

同時,在和他對話的過程中,盡可能以「我們」來代替「你」。例如,教孩子告訴對方,「我們可以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麼做,請你尊重我,別任意碰我,請跟我保持一個距離。」

 

讓孩子學到問題解決的方式,就不會像以往,二話不說,一個拳頭就揮了過去。

 


 

PhotoAndrea Piacquadio,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