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人際情緒力,如何引導孩子好好的玩,玩出樂趣,玩出新奇,玩出有意思,同時也玩出應有的道理。 

在親子互動過程中,除了坐下來,彼此面對面說話。其實,透過遊戲為互動媒介,特別是學齡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例如透過充滿社會性的想像、裝扮遊戲為例,如同戲劇扮演一般,讓孩子瞭解不同角色的想法與心情感受。

在角色扮演中,試著先以孩子最為熟悉的情境,由大人先行示範。例如從家中或幼兒園的場景開始,或以卡通影片中的劇情進行也行。同時,可以模擬最為熟悉的角色,例如爸爸、媽媽、孩子、老師或同學。在這過程中,藉由扮演讓孩子彼此瞭解他人可能存在的想法,以及這些想法可能伴隨的情緒感受。

在校園裡,孩子們想要與他人互動,希望被他人喜歡,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透過與他人關係的維繫,除了情感需求的滿足外,過程中,適時展現與分享自己的能力,也是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上,很自然就是以「玩」為主要的交集,當大家能夠玩在一起,彼此成為好朋友的可能性就大增。

當孩子即將進入小學,這階段,在遊戲內容的選擇上,建議可從三個方向來思考。

一是,沒有任何玩具、教材做為媒介的遊戲內容。例如校園裡常出現的躲貓貓、紅綠燈、鬼抓人、警察抓小偷等社會性的互動遊戲。因為小學已經不似幼兒園般,教室裡又那麼多教材、玩具可以使用。

二是,玩校園內的遊戲設施。例如溜滑梯、盪鞦韆、蹺蹺板等。玩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練習輪流、等待社交能力。

三是,球類活動(特別是小男生)。這些活動傾向於簡單的規則,例如丟接球、踢球、躲避球等。

入學前,先讓孩子可以充分累積上述這些能力,有了充分的準備,在進入校園後,再逐漸熟悉如何與他人的互動。

互動中,孩子很自然會遭遇一些挫折,例如被拒絕或當他原本期待其他小朋友會喜歡自己所主張的遊戲,但後來大家卻都抱怨太無聊了。這時,孩子可能感受到沮喪、氣餒、生氣、難過或傷心。

日常生活中,多拋出一些問題解決的情境,讓孩子學習解套。例如眼前有五個人,但自己卻只準備了三顆糖果,該如何來解決眼前這個困境。或在玩躲避球時,兩隊總共有九個人,該如何來溝通、協調分組。

讓孩子練習瞭解他人的感受,建議親子之間可以透過社會情緒、人際關係繪本的閱讀,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試著感受當中主角、配角的心情。過程中,可以將主角、配角的名字,以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姓名替代,體會當中的心情。

維持好的心情,自然也喚來好的人際關係。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大人的情緒示範就顯得非常的重要。當我們總是陷入情緒失控的狀態,這對孩子來說,又將是一次、一次的負面示範。當父母期待孩子怎麼表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先如此表現。


PhotoJennifer Murray,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