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想,當父母在接受心理師或輔導老師諮商時,在這一個小時一節課,心理專業人員協助當事人進行許多的分析、建議與策略。往往我會特別去留意一件事,眼前的爸媽是否在當下,會做筆記,做記錄無論紙筆或手機輸入

 

筆記的內容,不在於是否充分,而是在這時間專業人員提供了許多的內容以及但是,如果父母不在過程中,留下一些重點的記錄或摘要。我總是會懷疑,那結束之後到底該如何執行?這樣子的成效到底會是在哪

 

畢竟,有我們很難去相信自己的記憶,特別是當孩子的問題處理,並不是一次就能馬上解決,一次到位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斷的修正修正再修正,不斷的微調、微調再微調

 

進行心理諮商服務過程中,專業人員進行記錄的整理除了依照相關法規的規定與要求之外,另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在,針對孩子的協助有了記錄,有助於後續孩子狀況的瞭解以及掌握才能夠發揮更有效的改變。

 

先前在校園服務中,曾經有這樣子的一種經驗,當志工媽媽發現前來接受諮詢的家長老師,沒有準備任何的紙筆眼前桌面空空如也。這時志工媽媽會非常貼心的遞上紙筆給家長或老師其實這當中主要的用意在於讓是前來接受服務的當事人做筆記

 

自己在臨床實務的經驗中發現,孩子改善最多的狀態,通常都是父母在接受親職效能諮商的過程中,同時會進行筆記的摘要以及記錄

 

理想的一種情況當心理師提供策略,這時家長回去之後,實際進行演練、調整、執行同時在下一次進行追蹤時會發現爸媽會再補上第四項策略。而這第四項策略,乃是家長自己研發出來的

 

諮商過程中,你可能會想,我的筆記到底要記錄什麼?這裡主要的關鍵在於可以把心理師或是輔導老師提供一些策略,可以試著把它條列出來

 

或許你可能頭痛,自己無法一邊聽對方說話,一邊進行筆記至少試著在過程中,把幾個重要的關鍵字,練習先記錄下來至少這些關鍵,可以作為後續自己的提取參考。避免自己在接受服務之後,腦海,船過水無痕,這樣其實可惜了那一次的諮商時間

 

也許並非每個家長或老師都有機會接受個別的心理服務,其實各位在參考相關的網路文章,書本資料,也可以試著把它變成是屬於你自己專屬的筆記本你可以在文章上進行眉批、註解,在書本上進行折頁,劃線圈點,加上你的思考,你的策略,你的執行狀況整篇文章或者是整本書,其實就像是自己個人的筆記本一樣,有助於你隨時的翻閱觀看,同時在腦海再一次的進行思考,策略修正以及微調

 

其實你的筆記,就像你的問題解決祕笈,而且是專屬於你自己孩子的問題解決秘祕笈。只要你看到這些符號,你大概可以知道內容要說的是什麼只要你自己看得懂,才是重點藉由平時閱讀這些筆記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父母親職效能讓管教更有優雅。


 

Photofrancois schnell,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