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的挫折,主要來自於兩件事。一是課業表現,一是人際關係。對於這群孩子來說,大部分的智力水準普遍維持在中等,甚至於中等以上的程度。但受限於專注力上的缺陷,往往造成他們的學業表現,沒有辦法開出漂亮的水平。

國小一年級剛開始,普遍孩子對課業還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但是隨著年級逐漸往二年級、三年級一路上去,國英數等科目的難度也逐漸的提升。這時,專注力上的問題,讓這些孩子在課業表現上更是雪上加霜。

當課業表現不盡理想,往往在班級教室裡,很容易讓同學對他們開始產生了排擠。例如同學們不願意在分組上,和過動兒同一組,深怕對方拉下自己這一組的表現。或是,因為過動兒在執行力上的缺陷,導致該做的事情沒有做,而造成同組組員的麻煩,甚至要代為擔負更多的任務。

分組,往往對於過動兒來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殘酷挑戰。非常現實的,反映了孩子在班級裡,他們與同學之間關係的狀態。在教室裡,過動兒很容易成為落單的一個人。

如果再加上過動、衝動,導致他們和同學之間的衝突,進而造成同學對他們的排擠。這時,沒有親密的人際關係與友誼,往往讓這群孩子在情感上、人際上,深深感受到匱乏。

課業的低成就,為過動兒換來的低自尊、低自信。同時,在往後面對課堂上的學習,也產生了自我挫折,自我放棄的態度。有些孩子,甚至於延伸到後來的習得無助感。面對學習,整個動機已經完全沒有動力。

這樣的挫敗感,對於孩子學習動機產生了大大的打擊。可以想像,面對成長過程中,左右兩件關鍵的大事:課業學習及人際關係上的挫敗。可想而知,對於這些孩子來講,是多麼沉重而難以承受的成長苦痛。

書寫這篇文章,我主要的目的在於讓父母以及老師們能夠深刻的瞭解,對於一個身不由己的過動兒來說,許多的失控狀況並非他們想要如此。面對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包括他們的專注力,活動量以及衝動控制,或許我們可以仔細來思考,這麼多年下來,面對這些孩子的自我控制表現,我們曾經嘗試了哪些努力?這些問題,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是相當普遍且是最基本需要面對的困境。

然而,當我們沒有好好地加以協助,使過動兒的自我控制力處於壞檔。其後續所延伸出上述文章所提到的挫折與困境,將讓孩子在成長上,更蒙上了一層灰燼。沒有孩子,願意讓自己如此。沒有孩子,能夠有那麼充分足夠的抗壓性來承受這些挫折。成長的挫折難免,但是過動兒可能面對的挫折,卻是加倍、加重的。挫折無法也不需逃避,就讓我們重新啟動對這群孩子們自我控制力的協助吧!




Photo:Omer Unlu,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