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從有很多U-Bike的市府轉運站,搭乘首都客運回宜蘭的路途。在FB的塗鴉牆上,看了這一則在《自由時報》的訊息:〈北部〉宜縣推U-Bike 明年宜市先試辦。

對於生活在宜蘭市的我來說,這則地方上的小小新聞,卻在心裡盪起大大的漣漪。一則欣喜,未來在蘭陽平原的移動上,有了新的選擇。另外,卻也在心中浮現起,在宜蘭生活的孩子的那股——韌性。融入自然生活,不畏周遭挑戰的「勁」

嗯,就以雨中撐傘騎腳踏車為例,這樣的功力,及抗壓性,在許多宜蘭的學子身上,是很司空見慣。這一點,剛剛在雨中騎摩托車回家的路上,很自然地就看見一旁學生撐傘的踩踏。(謎之音:先前還曾在宜蘭河畔,環河路上,遇見兩位高中生騎兩台腳踏車,共撐一把傘上學的經典畫面。但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當然,這也讓我思索一件事。放手,有多少父母願意放手讓孩子獨自上下學,不畏風寒雨淋。但我可以確定一件事,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當孩子在雨中,穿著制服、背著書包,騎車往學校。這樣的經驗值,可以確確實實地,完全屬於這個孩子

適度放手,在孩子成長的路途上。這屬於他成長的權利。U-Bike 在蘭陽平原上,開始想像。



Photo:i_yudai ,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