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過動兒是否有必要了解自己的特質?也就是說,父母是否在這個階段有必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假如我們不敢開口,我們顧慮的到底是什麼?是因為對ADHD有明顯的偏見,或者是有難以啟齒的想法?

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特質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青春期孩子來說,對於自我概念的建構,一部分來自於對外表的接受度。除了所謂的顏值長相、體型、身材、另外,對於興趣以及自己所認識的人在同儕裡面的影響力。當然,也包括自己的能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於他人對於自己的評價。

我想一定知道,其實這一位從小被診斷為ADHD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遭受許多的批評、指責、謾罵、揶揄、和嘲笑。可想而知,他對於自己的接受度相對是很低檔的。

有些孩子會抗拒聽到自己是ADHD字眼,因為總是很容易和搗蛋鬼、壞孩子、不聽話等連結。但是當孩子的確深受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困擾,說真的,這一切也不是孩子樂意所遇見的。畢竟源自於生理的因素,無論是遺傳、腦傷或是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等問題。在在都不是孩子自己可以決定的。

為什麼讓孩子了解、合理的對待自己的身心特質、接納自己的特質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接納了自己,才有機會面對,才有機會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想法、感覺及行為模式。同時,相對容易事先做一些預防。

例如自己清楚的了解,在吵雜的環境中,很難維持專心、注意。因此,在與人說話或在準備功課、考試的時候,自己會自動選擇迴避類似的干擾環境。同時,桌面的混亂如果容易影響到自己專注的品質。

這時,適時地清空有它的必要性。了解自己說話的衝動,覺察到自己在控制力上的匱乏。當覺察有了,接著自己也比較有練習如何保持不說話。先不說話,同時慢慢再練習說好話,控制在必要的時間說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動作比較大,因此會試著迴避擁擠的狀況,或當下特別留意彼此的距離與界線。

了解自己的特質、接納自己特質,有時也可以很清楚的讓對方了解自己並不是故意的。但也不會因此推諉責任。同樣的,也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要調整改變的動機。

青春期孩子對自己自我接納度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不希望孩子總是處在一個對自己模模糊糊、混沌的狀態。與其迴避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特質,或許開放自己、鼓起勇氣接受這一切。但要接受談何容易?有時,我們大人對疾病的態度、障礙的了解,其實在在的也影響到孩子對於ADHD的看法。

沒有孩子希望自己是如此。沒有人願意長時間的深陷在這種失控的狀態中。但逃避雖可恥,偶爾並不見得有用。你可以嘗試聽聽看孩子對於ADHD的看法,試著從中了解他的想法是否出現偏頗。當然你也可以試著以孩子能夠懂得方式,讓他嘗試透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網站。當然,你也可以和他分享自己對ADHD的看法。

接納自己,面對自己,是孩子成長中的必要關鍵。




Photo:barbara w,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