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校園電影院專欄》在夢想的翻滾中,看見孩子這段築夢、夢逝與圓夢的成長~翻滾吧!阿信/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4月《校園電影院》

【電影名稱】翻滾吧!阿信
【適用類型】關於孩子夢想的啟蒙、熄滅、燃燒與實現

前言:在翻滾的那一剎那,我的夢想將具體呈現。
大標:在夢想的翻滾中,看見孩子這段築夢、夢逝與圓夢的成長

「好扯!你每天在這裡偷偷練扯鈴幹嘛,是以後想要當街頭藝人是不是?」「力捷不扯鈴?你叫他做什麼?至少也要有一技之長啊!」「說的也是,不然成績永遠都追不上我們怎麼辦?總該要有他的強項啦!」

阿勝與仕賢,每回下課只要看見走廊上專注練習交叉運鈴、螞蟻上樹這兩招的力捷,常常就脫口說出這些話。當力捷在練習高難度的拋鈴動作,而扯鈴掉落時,他們倆就指指點點「好扯!好扯!好痛!好痛!這根本是摔鈴,虐待扯鈴嘛!」

力捷對於扯鈴的熱愛,需回溯小三那年的農曆春節,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前的廟埕口的戲台,第一次讓他看到瞠目結舌、直呼過癮的扯鈴表演。在那一場,力捷對於當中的蜘蛛結網、金雞轉身、雙鈴上下拋及轉轉轉身等招式,簡直是直接烙印在腦海裡,當時並在心中發誓「有一天,我也要在這戲台上,在那四個字的底下表演扯鈴。」

其實力捷當時看不懂戲台上方掛著的大匾額上,以篆文書寫的「粉墨乾坤」四個字是什麼字,當然也不懂它的意思。但是,每當他只要一想到,有一天如果能夠在那四個字底下表演扯鈴,那一定是很帥的事,這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爸爸,我好想學扯鈴喲,你能不能買一個給我,台上那叔叔真的很厲害耶,我也想像他一樣,以後也要上台表演。」當時在戲台下,力捷用力拉扯著爸爸的衣角,懇求讓他有一個扯鈴。「扯什麼鈴?把你的書唸好再說。書不好好唸,唸到國語、數學老是不及格,還給我什麼扯鈴、不扯鈴。」

力捷發現爸爸並不支持,索性回家後見風轉舵向媽媽要。媽媽耐不住他的要求,隔天私底下偷偷幫力捷選了一個塑鋼製扯鈴給他。但媽媽千叮嚀、萬交待「千萬不能讓你爸爸知道,否則你就別扯了。」

媽媽對於力捷玩扯鈴這件事,沒有太多的想法,雖然力捷常常跟媽媽說「我以後一定要成為扯鈴隊的當家台柱」,但媽媽總是沒有把他的話當做一回事,沒有肯定,但也不至於否定,她仍然只把力捷視為是「玩」扯鈴,至於以後,當然還是讀書、考試重要。

【電影寫真】
《翻滾吧!阿信》由林育賢執導,內容講述著生長在宜蘭的體操教練林育信(阿信),一段重新拾回自己的體操夢想的真實故事。不愛唸書的阿信,熱愛體操並具天分、自己也勤奮練習。然而在面對母親的反對,被迫選擇離開曾經相伴的體操隊,如同腳底踩空般,青春生活逐漸失去了重心,失意、迷惘隨之伴隨而來。

在叛逆的青春下,與好友菜脯終日在地方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惹上地方角頭兒子,當菜脯因染上毒癮闖禍後,阿信無奈地選擇和他共同逃亡台北,後為黑道大哥賣命。然而在一場痛失摯友的無情雨夜中,突然只剩一個人的阿信,決定重回家鄉宜蘭,再度拾回那深藏在內心,炙熱的體操夢想。

「如果人生只有一次翻身機會,那就用盡全力翻滾吧」電影裡的這句話,是否像一股熱力,讓觀看的你不時滾動出內心的想法與感覺。讓我們透過《翻滾吧!阿信》這部影片中,一起與孩子分享、討論及腦力激盪劇中所要傳遞的訊息,關於夢想、熱情、挫折、堅持、自我與實現等內在成長課題。

【溝通與分享】
Q1讓你挫折翻轉的那一句話?
言語有時蘊含著非常強勁的正向力量,如同劇中這句經典台詞,「想哭的時候只要倒立,眼淚就不會流出來。」和孩子討論,當每個人遇見挫折時,哪一句正向的語言能夠支撐自己的信念,讓自己仍然有著那股力道持續接受挑戰與抗壓。

Q2夢想是由誰來決定?
常常發現,在親子關係中,「夢想」落差或失焦,往往成為親子衝突的引爆點之一。夢想到底是由誰來決定?為什麼孩子的夢想與父母的期待總是無法聚焦?試著聽聽孩子的想法。

Q3當夢想路上遇見落石,該如何脫困?
當你發現自己的夢想並沒有獲得父母、老師或同儕的支持時,面對在夢想大道上出現滾滾而下的落石阻擋在你的前方,你會有什麼選擇呢?是繼續等待,讓前方有災害道路清除?還是索性繞道走崎嶇的迂迴叉路,如同劇中阿信在青春期的叛逆,迷惘在追逐打殺的少年事件簿上?還是你會堅持翻滾過落石,繼續圓夢?

Q4青少年徬徨、迷惘的起點是在哪裡?
一個孩子不會突然跳進徬徨、迷惘的失焦世界,就如同阿信與菜脯在成長過程中,也不是一腳就失足踏入這人生困境。和孩子討論看看,是什麼樣的親子或師生關係逐漸讓純稚的兒童、少年,一步步走進這殘酷迷宮,是我們大人少做了什麼?少關注了什麼?

Q5夢想的翻滾力道有多強?
「你要堅持下去,你不光是為了自己奮鬥,也是替那些曾經有夢想的人奮鬥。」
試著與孩子討論電影裡的這一段話,在往夢想前進的道路上,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任意而行,還是在徒步的過程中肩負著對於他人的責任。當夢想成為一種團體動力時,是否讓孩子在翻滾這夢想的力道會更強勁些。

Q6看見夢想的啟蒙點?
你可以和孩子腦力激盪,在每個人的夢想啟蒙中,都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無論是電影中阿信在體操館的教室窺看,還是文章中力捷在傳藝文昌祠戲台前,對於粉墨乾坤四個字的瞧見。對於父母與老師來說,我們該如何給予如此的情境,是自然而為,還是處心積慮刻意營造。

Q7如何燃燒被澆熄的夢想?
每個人在走向夢想的這段際遇總是不同,過程中,無可厚非地會遇見旁人的言語揶揄、數落、嘲諷,而像一盆一盆的冷水般將自己的夢想澆熄。如何持續自己的動力往夢想前進,是如同文章中力捷的不顧他人冷嘲熱諷,繼續勤奮他的高難度拋鈴招式?還是一定要像劇中阿信在滂沱大雨的黑夜中,在那一聲突然降臨的槍響,而失去摯友菜脯後,才能夠再度燃起夢想的那一盆火?

Q8夢想是否有一定的規格?
和孩子討論,關於夢想這件事,是以什麼樣的條件來決定。是一定需要獲得眾人的肯定、目光與掌聲?或自己樂在其中就心滿意足?還是在傾聽著自己內在的聲音,並傾全力往這方向前去,如同阿信一步步走向體操賽場,在翻滾的那一剎那,讓自己的年少夢想燃起。  

Q9每個人是否都一定要有夢想,努力,夢想就會實現嗎?
「如果你還有夢,就該勇敢去追」試著以劇中的這段話,讓孩子思考在追逐的夢想過程中,是否有所謂的捷徑或能夠直線抵達?還是一定得來段迂迴崎嶇?是走在往夢想的沿途風景、經歷重要,還是抵達夢想的終點才會迷人?是否人人都要有夢想,沒有夢想的生活與生命會是怎麼一回事?

【駐站作者簡介】王意中,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專長於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現任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預告片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H3JQ4ZSJI
原文刊載於《張老師月刊》412期‧2012年4月‧p98-102 《校園電影院》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