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像這個孩子在進入班上就讀之前,他的任何資訊您都不知道。
  • 隨著時間河流走,您也許開始發現這個孩子有些不對勁。
  • 所謂的不對勁,也許在您先前的教學經驗從未遇過,無論是他的說話,無論是他的情緒,無論是他的行為表現,都讓您覺得與一般孩子也所差異。
  • 這時,眼前孩子的任何表現,沒有辦法在您的腦子中逐一應對,您完成沒有辦法判斷這個孩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現在,有一個小小的疑問來了。
  • 想想,當您還不知道孩子的診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您的教學與態度是什麼?
  • 再想想,假如您知道這個孩子的診斷是什麼,那麼您的教學與態度是否會有所調整?特別是依這孩子的特殊需求來考量,去改變。
  • 如果答案是會依需求進行調整,也許診斷對您、對孩子會是一件好事。
  • 如果答案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甚至於讓我們大人劃地自限,那診斷是否對孩子有所幫助,這就保留囉。
  • 診斷,應該是一種溝通。
  • 診斷,應該是一種瞭解,
  • 但,診斷,有時是一刀兩刃。
  • 幫助孩子,傷害孩子,終究取決於我們大人的態度。

source: http://blogdrauf.de/wp-content/uploads/2008/08/autism-ad.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