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情障學童遇見班級老師,能夠順利地融合在原班是所有大人與小孩一致的期待,雖然如此的期待充滿挑戰,也包涵著許多挫折,或執行上的不知所措。
  • 當班有情障生,或許父母能嘗試同理老師面對1:30 或 1:20的班級經營負荷,這和一對一的治療情境,或一對少的資源班環境,或熟悉的家中處境是相當不同的。
  • 當班有情障生,特別是多數面臨ADHD患童或情緒敏感易怒的孩子,往往對於班級經營激盪出不同的漩渦與火花。
  • 在原班中,常讓老師感受到『本路段有情障落石,教學活動禁止前進或請繞道通行』,或『全日施工中,噪音干擾請勿介意』等困境,尤其是當班級教學進度明顯落後時。
  • 在如此的情況下,老師的情緒是很容易被激起化學作用,無論是焦慮、急躁、易怒、無力、挫折等。

  • 如果將情障學童融合至普通班約略分為以下ABC三種境界,此時,不知老師當下所面臨的會是何種情況?(當然多數是落在這些極端的區間之間)。

  • (A)老師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情障學童也能順利融入班級情境。這是理想版、完美版、經典版,有時或許為限量版的情障融合。
  • (B)二分之一的融合,無論情障學童的狀況如何強風暴雨,老師的教學活動能夠持續進行,但情障學童無法被顧慮到,而難以融入班級情境。
  • (C)最不樂見、最慘烈的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嚴重受阻,同時情障學童在班上也無法被接納,此時,融合只能說將情障學童放在普通班上,但孩子可說是無法完全參與。

  • 情障學童班級融合,確實是挑戰班級老師的EQ、IQ與AQ。
  • 但是情障學童班級融合這件事,不會是只有班級老師的責任與任務。這當中是須要父母、老師(無論是導師、科任老師、資源班老師)、行政資源(輔導室、特教組)、專業團隊治療師、班級同儕及情障學童一起合作,共同朝向(A)情境所須的努力,彼此加油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