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幾件事:(1)不能 (超出能力範圍) 與不願(有能力,但態度上不願意做) ; (2)大人的堅持與妥協;(3)放手訓練獨立與過度協助形成依賴。


  • 建議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特別是生活自理部份,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 在放手的過程中,可以預期將會遇到孩子情緒上的激烈抗拒及對大人情緒及耐性的挑戰。
  • 除非大人們舉白旗投降,否則一次次地妥協,雖然暫時讓孩子的情緒舒緩下來,但更棘手的問題在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將停擺。
  • 轉個彎,想一想。現在不給孩子機會練習,那孩子將等到什麼時候才學習這些基本生活能力。
  • 現在愈不做,孩子長大是更難加以配合。這一點是許多父母必須提醒自己的一件事。
  • 做法上,建議您先從大人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開始,例如星期例假日或晚上下班時間進行,以減少出門前的時間壓力。
  • 與孩子堅持的時間較為寬鬆,相對來講大人妥協的機率較少。
  • 面對孩子習慣以「哭」做反應,思考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允許長時間的哭,情緒激動的哭,這一點是指「哭」對孩子來說沒有健康上的問題。
  • 如果允許的話,那「哭」這件事,對大人來說就可以放心讓孩子做,特別是當他們無理取鬧時。
  • 特別留意大人的話不要太多,如果須要說話時,儘量反覆強調「做該做的事」。
  • 過程中,先以孩子完成願意做為主,做得好不好的品質先不要求。
  • 建議您,從有把握的項目做起,並試著能夠獲得分數取勝。
  • 如果您目前還沒有把握可以堅持,建議您先暫時不要下指令。
  • 當孩子願意配合做,先不急著變化過多的要求,重複一兩週下達相同的指令,直到孩子在能力範圍內,把您的指令當做一回事,同時願意順從、配合。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