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前提:並非所有被診斷為ADHD(過動兒)都須要服藥。但是有一部份學童,其自我控制狀況在老師積極運用班級經營及輔導策略下仍顯得不佳時,此時在上學期間接受藥物輔助往往是父母的一項無奈抉擇。

 


  • 許多過動兒會接受醫師所開立的利他能(Ritalin)-一種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短效藥(作用時間約4小時),或長效型藥物專思達(Concerta)(作用時間約12小時),以維持自我控制表現在適當的範圍,並提昇課堂上的學習品質。

 


  • 本文所要討論的是:有一部份接受利他能(Ritalin)短效藥的過動兒學童,當其須要上整天課,同時依他的自我控制狀況須分別在早上及中午服藥,而在兩次藥物作用期間可能出現的不穩定狀況,提供班級導師因應策略及建議。
  • 舉例來說,如果該過動兒學童在早上8點左右服用利他能,實務上,常在校園內觀察到這些孩子約在服用藥物半小時後,藥效開始對於自我控制發揮作用(例如8:30am)。
  • 當藥物隨著時間持續在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發揮作用後,往往至上午第四節課(例如11:20-12am)開始,孩子往往又開始顯得蠢蠢欲動,話變多,坐不住,情緒躁動,注意力分散,此時老師及同學們似乎聽到、看到這些注意力、過動及衝動問題又準備大聲說出「I will come back!」。
  • 面對早上藥效即將退去,而中午飯後再次服藥尚未開始時,這段藥物空窗期(約從第四節課-中午用餐-午睡時間-下午第一節上課前)往往讓班級導師煞費苦心,不知如何因應,班級經營及課堂秩序明顯面臨挑戰。

 


  • 在第四堂課,如發現學童蠢蠢欲動,此時建議多採取活動量轉移方式,例如透過多問他、多讓他上台解題、讓其合理的走動(例如分組討論)、請其協助(例如發放本子、擦黑板),或在第四堂課安排較為動態的課程內容,將這些孩子的活動量轉移至可被接受的事情上。
  • 平時,如果該學童有須要接受資源班特教服務需求,建議可嘗試將資源班課程安排在第四節課或中午時段,透過資源班一對一或一對少較少刺激原則,相對穩定其自我控制能力。
  • 中午用餐時間,特別是對於部份須排隊、打飯的班級,建議您採分組的分式輪流進行,以降低在該時段可能出現的肢體碰撞或衝突。當導師同時在教室內用餐時,可邀請過動兒學童及其他2-3位同學坐一起與導師共同用餐。
  • 午休時間,如過動兒學童本身無明顯午睡需求或意願,此時可請其協助擔任小風紀(在教室內安靜地走動,巡視同學是否午睡),或固定安排其至圖書館或輔導室看書或進行被允許的靜態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