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大人都想問出孩子心裡面的話。
  • 常常孩子也大都回應相同的話:「我不知道」「沒有事」「不曉得」,或向您搖頭苦笑,結果什麼也都沒問出來。
  • 在兒童心理治療過程中(當然也包括幼兒與青少年),通常會視孩子的能力及情況,運用各種媒介讓孩子能夠自然、自在及自信地透過這些媒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及內在感覺等。
  • 這些媒介包括遊戲(無論是想像、建構、規則遊戲等)、音樂、律動、舞蹈、說故事、繪本閱讀、戲劇、角色扮演、黏土活動,當然也包括前面所提及的說話溝通(隨著年齡愈大,這部份的比重也佔愈多)。
  • 也許您會發出好多個疑問???父母平時又沒接受過這些專業訓練,怎麼知道該如何做?該如何聽?該如何觀察?該如何判斷?該如何解釋?
  • 欲解開這些疑慮,或許您可先嘗試覺察及調整多數父母所慣用的溝通方式:總是先問為什麼、接著給予一番道理,然後預期孩子改變,最後似乎什麼都沒變。
  • 生活處處是熟悉孩子內心想法及感覺的溝通媒介,轉個彎,也許您也能透過這些媒介聽到家中寶貝心中的弦外之音


Photo:Jane Kostenko,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