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類型實用性親職教養書籍,多少能從它的書名直接發現。
  • 例如「自閉兒希望你知道的10件事」(鄭淑芬譯,久周文化)、「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 (陳昭如譯,新手父母)、「200個亞斯伯格症教養秘訣」(黃美娟譯,久周文化)、「當孩子解憂抗鬱的好夥伴-戰勝青少年憂鬱症的實用手冊」(孫瑋孜、劉慧玉譯,遠流)、「強迫症的孩子怎麼教?」(史錫蓉譯,新苗文化)等。


  • 將這類書籍當做參考書、字典或工具書,當您疑惑想隨時翻閱,記得拿起您的螢光筆或紅筆,適時將重點塗色、圈起、畫線,或在書頁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想法。
  • 既然將這類書籍視為是一種工具書,避免讓自己有股想從頭到尾逐字閱讀的衝動,或想一口氣看完的執著,全書快速瀏覽倒是建議。畢竟這類實用性親職教養書籍與閱讀一般小說不同。
  • 翻閱之前,先思考您當下所覺察到的教養或療育困境,無論是對於障礙診斷的陌生,或是長期療育上的無助或挫折。
  • 將自己的教養或療育困境具體化,並嘗試從目錄中搜尋是否有您所想要的內容。
  • 例如當您想瞭解如何讓注意力缺陷的孩子能在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作業,當您想如何讓自閉傾向的孩子眼神能夠注視著您,找找看,試著翻閱到那段落。
  • 為減少您閱讀上的壓力,別讓太多的訊息一股腦地衝入到您的腦海中,讓您無法消化,失去這些文字的作用。
  • 再次提醒自己,當下這閱讀時間(無論是3分鐘或30分鐘)只思考這段落。
  • 從該文章段落中,思考自己是否曾運用過作者說提及的技巧或原則。
  • 假如您曾經如此做過,當作者認為可行,但在您的實際經驗卻發現無效時,試著想一想,這當中的『眉角』與『差異』是在哪裡(作者所說的技巧與您的經驗之間)。
  • 例如選擇堅持面對孩子不寫功課時,是專注他眼神不夠堅定,還是自己太容易妥協,或是話太多、太容易宣佈無效而放棄。
  • 有時在自己的心中嘗試挑戰作者的想法或建議,讓自己的思考更加週延。
  • 當然,這類書籍(同時也包括任何網路資訊、部落格文字)不盡然是教養或療育上的真理,您也不盡然要照本宣科或照單全收,但多少這類書會是一些參考,一些刺激,一些催化你我思考的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