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必須強調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及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中,並不包含暴力行為這項指標。
  2. 但令人困惑的是,為何部份父母及老師容易將 ADHD及亞斯伯格症孩子與暴力行為做聯結或畫上等號?
  3. 或許您會在這兩群孩子中,看到暴力行為的出現,但究其原因,其中可能存在著不一樣的暴力成因,這就像普通的孩子也會存在著暴力行為一般。
  4. 重新思考:是否我們容易將暴力行為在這兩群孩子中放大。
  5. ADHD常會因衝動,行為缺乏自我控制,及欠缺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使得在人際衝突上時而會以暴力行為呈現。
  6. 因此,在協助ADHD改善暴力行為部份,建議優先以自我控制訓練為主,再輔以社交技巧及情緒管理訓練。從成熟的社交技巧中,學習並獲得比暴力更為有效的問題解決模式。
  7.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處於焦慮、不安或沮喪的情緒當中,因情緒無法充分表達,或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況下,呈現出憤怒、激動、發狂,進一步出現攻擊、暴力行為。
  8. 因此,在協助亞斯伯格症孩子改善暴力行為部份,建議優先以降低孩子適應情境的壓力(採漸進式、減敏感方式),或處理固執、缺乏彈性或無法變通所衍生的負向情緒為優先,再輔以社交技巧及情緒管理訓練。
  9. 再次提醒,別忘了幫孩子設計一本問題解決秘笈,將暴力從人際衝突或情緒表達的各項解決方式中給予刪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