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納自己的所有特質,對於總是得面對不時被批評、指責、糾正、謾罵的過動兒來說,如何不受他人負面的評價,影響對自己的看法,在現實上,很是挑戰。

 

當來自於他人,對自己過多的否定,很容易讓孩子,也對自己產生厭惡、自我懷疑,對於不完美的自己,充滿了自我貶抑。

 

當我們期待孩子可以自我欣賞自己,在這之前,還是需要我們能對孩子,給予具體合理的肯定。

 

這些肯定不見得是來自於,考試、評量、比賽或才藝表現。有時,肯定可以是來自於孩子的體貼、善解人意、微笑、幽默或熱情。

 

或者,你注意到,當他被拒絕時,可欣然接受或嘗試說服對方。或者,當他在運動比賽落後了,可以坦然接受事實與結果,並趨前去祝賀對方的獲勝。或者,你注意到他平時很是努力練習,想要表現出自己該有的實力等。

 

試著引導孩子將自己的優勢能力,如同拍廣告一樣,列出正面的表述。有時孩子真的需要學習,如何來推銷自己,賞識自己。這種自我推銷,主要是讓孩子看見自己所具備的優勢能力與特質。當孩子有了自我的肯定,這時,孩子多少對自己,也擁有了有能力的感覺。

 

當然,每個人總是存在著許多,正分、負分的評價。至少讓孩子嘗試將這些分數加總起來,依然可以得到正分的狀態。

 

我們總是強調,善待自己。面對孩子,我們卻也需要提醒自己,善待眼前的孩子。

 

當我們接納了孩子表面,所呈現出來的不完美的狀態。孩子就有能力,有信心,見到自己被喜歡與討厭的部分。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但並不會因此氣餒,不會因此自我否定,反而更加的瞭解自己。甚至於,進行修正。

 

當自我接納了,相對地,對別人也比較能夠存在開放的態度,比較能夠尊重以及傾聽,對方所傳遞出來的聲音。

 

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待自己,解讀自己的所有。有時候,太過度的比較,容易讓孩子過度的聚焦在自我否定的狀態。

 

引導孩子自我對話,沒錯,我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困擾,我容易分心,我容易衝動,我容易因為活動量太大,招致周圍的人的反感,但這就是我。我當然不會只是這樣,我依然有善解人意、體貼、熱情、好奇、積極參與,以及合群的一些特質。這些都是我,都是屬於我的一部分,無論完美與否。


Photogeir tønnesse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