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也知道,我們班上那麼多小朋友,就只有我一位老師,我真的沒有辦法,好好的照顧你的孩子。讓他待在班上,我真的會擔心,浪費了這孩子的時間。你不覺得幫他找一個人數比較少的班級,對他會比較適合,比較有幫助。」老師說得很委婉,然而媽媽心裡面很清楚知道,老師的意思是希望孩子能夠離開普通班。只是特教班這三個字,老師不好意思開口,只好用人數比較少的班級來替代。

 

媽媽可以理解老師的為難,以及難為。但是,當時選擇讓孩子留在普通班,自己很清楚知道,考量的需求與目的在哪裡。雖然,要重新安置,從普通班轉換到特教班,也並非爸媽或老師,誰說了就算。因為這部分,是必須要經過鑑輔會同意之後,才能進行重新安置。【註1

 

只是如何考量孩子實際的受教權益,以及老師在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特別是,對於在學齡前階段的自閉症孩子來說,面對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溝通、社會能力的提升,以及固著行為的改善。這時,一般同儕角色的刺激,以及支持環境的安排,就顯得關鍵與重要。對於爸媽來說,孩子是非常需要有可以參考、模仿、示範的同儕與學習情境。

 

當然,每個孩子的實際需求不盡相同。目前安置在特教班的孩子,有他的實際需求,與符合他的上課模式。只是在集中式特教班,由於大多數孩子都各自有發展上的明顯限制。因此,如果家長想要達成以上的目的,在現實上,會顯得匱乏以及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對有些自閉兒來說,父母仍然會考量讓他繼續留在普通班就讀,以增加他語言刺激、社交互動、常規的理解以及團體規範的遵守。

 

或許,對於班上多數的認知活動,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較無法順利跟上節奏以及進度。在班上,當自閉症孩子處在不知所措、沒有事情做,或眼前的事物他無法理解。這時,孩子的情緒以及行為問題,特別是自我刺激行為出現的頻率就會顯得非常、非常的高。這也是普通班老師,在教學與班級經營上,所面對的狀況,感到棘手而苦於不知該如何是好。

 

我總是強調,融合並不等同於孩子要與大家做相同的事,例如對於認知活動來說。因此,當自閉兒安置在普通班,這時,父母以及老師可以努力的是,將孩子會的能力,具體的條列出來。

 

當孩子沒有辦法,跟上目前的教學進度,這時,老師可以試著提供他會做的事情,讓他可以維持一段專注的時間在該活動上。在這種狀況下,孩子情緒的穩定度,相對表現比較好。例如自閉兒在操作拼圖、堆疊積木、配對、分類的靜態活動上,往往能夠維持適度的專注力。

 

另外,如果孩子有申請教師助理員的協助,這時,也可以委請教師助理員,協助孩子慢慢融入普通班級的學習與適應。【註2

 

孩子是否安置在普通班或是特教班,家長的想法以及意願,和孩子所存在的實際特殊需求考量,將是主要的決定關鍵。

 

以上的說明,提供給正面臨孩子是否需要提出重新安置,而顯得不知所措的家長,以作為參考。

 

1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設置辦法第3

 

二、召開安置及輔導會議,協助特殊教育學生適應教育環境及重新安置服務。

 

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減少班級人數或提供人力資源與協助辦法第3

  

二、身障學生有生活自理或情緒行為問題者:依其需求程度提供教師助理或特教學生助理人員協助。
   


 

PhotoLars Plougman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