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排隊!」阿和大聲說著,前面一對年輕男女轉頭過來,瞪著他。這時,對於處在一旁的媽媽來說甚是尷尬。媽媽試著用眼神瞪著阿和,但是他並不清楚媽媽所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媽媽心裡也掙扎著,到底要不要把阿和帶離開這現場。一時之間,媽媽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面對眼前這情況,讓我們先分辨孩子講的話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當下的情境。當速食店排隊,一旁寫著「請排隊」,但是眼前年輕人的確也是插隊,這是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

 

孩子並沒有講錯話,阿和是講了他眼前認為實際發生的一句事:「請排隊!」雖然聲音很大,讓前面的年輕人感到很尷尬,甚至沒面子。

 

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糾正孩子「你不要亂說話!」你會發現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阿和會非常的生氣,因為孩子認為你誤會了他,你罵他了。他認為自己並沒有亂說話,更何況前面的年輕男女真的是插隊,沒有排隊。

 

當你告訴孩子「縱使他們沒有排隊,那麼你也講小聲一點。」但是孩子認為如果講的太小聲,他們又聽不見。要讓他們聽見,講話當然就要很大聲。

 

你發現孩子似乎沒有弄清楚你所要傳達的意思。

 

你可以修正和孩子講話的方式,表達出你的感受與想法。例如「阿和,你說的沒錯。但我們可以想想,如果要讓前面這一對年輕人他們可以排隊?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例如靠近對方輕輕說。讓他們願意排隊,也不會造成你的麻煩。」

 

此刻,我們關注的是孩子是否能夠覺察周圍社會線索,以及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否足以讓自己陷入了困境。如果你選擇掉頭就走,選擇逃避去面對可能出現的尷尬情景,這將讓亞斯伯格症孩子更加的生氣。

 

原因在於,一是對方沒按規定插隊,再來原本就是要來速食店吃炸雞、漢堡的,但現在為什麼卻要選擇離開?到底是孩子不會看狀況,還是我們大人自己不想要去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是否我們認為能夠少一事,就少一事?

 

孩子不是亂說話,而是他少了一種能力去仔細察言觀色,關注對方的反應。

大人時而愛抱怨亞斯伯格症孩子白目,這關係到孩子無法有效進行察言觀色,同時對於情緒概念相對模糊。這些能力的改善,並沒有辦法透過大人的批評、指責就能夠調整。

在解讀社會訊息與線索的能力,亞斯伯格症孩子相對是薄弱的,不像在面對動植物、天文或交通系統那麼具體、明確。有些孩子注意到對方的眼神,但是他依然茫然的無所適從。主要在於這眼神對他來說,是不太有意義,或他不知道當中的意義,而無法知悉這眼神到底要傳達什麼訊息或情緒。

同理心,在亞斯伯格症孩子身上相對是匱乏的。這些匱乏在於他們本身對於最基本的察言觀色,以及情緒概念的辨識相對薄弱。

他們無法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清楚瞭解對方當下的感受。很容易讓對方認為他們太過於冷漠、疏離、無法善解人意,無法彼此在情緒上,產生共鳴。

但亞斯伯格症孩子並不是自己願意如此,甚至於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然而對方的不友善回應,也再次造成這些孩子的困惑以及錯愕。接著就是一連串,惡性循環的開始。

我們常常希望孩子對於周遭事物能夠關心、關注。但矛盾的是,我們卻又表現出對待周遭保持著一份疏離,少碰為妙。別人插隊的事,和自己的沒關係。

 

我們總是存在著雙重的標準,讓孩子感到困惑以及矛盾。如何維持正義感?如何維持道德感?還可以保護自己,這是亞斯伯格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須要學習的一件事,也正考驗爸媽的教養模式。

 

PhotoAndrew,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