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我要到資源班考試?同學們都在問,你怎麼沒在教室裡考試,到底是躲到哪裡去了?而且同學們都在說,為什麼我的考卷和其他人不一樣?」

 

「你說呢?如果在教室裡,你和同學一起考試,考一樣的考卷,這當然可以呀,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考出來的分數,你敢看嗎?說真的,我不敢。」當然,媽媽的這句話,讓小鋒一時說不出話來反駁,只是自己心裡面仍然不甘願,因為實在不喜歡同學,用有色眼光來看待自己。

 

雖然孩子本身,因為各種身心特質的關係,導致自己在學業表現上,無法和班上其他同學獲得相同的表現,而心有挫折或掙扎。

 

對於孩子希望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能夠讓同學們接納自己,而不要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想要尋求周遭同學的認同,這一點很是自然。孩子想要跟周圍的人做相同的事,期待對方能夠對自己有相同的對待,這一點也可以理解。

 

孩子想要表現,或是期待和同學一樣,這樣的起心動念,很是值得讚許。雖然我們發現,孩子的能力不到這裡,也容易因為經常達不到目標,而讓自己產生挫敗感。

 

當孩子要求要和別人一樣,但卻又做不到時,父母與老師該怎麼辦?

 

這時,孩子需要能夠瞭解自己的身心特質與狀況,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我們可以試著一起和孩子討論,例如當別人的標準是5分,孩子現在的程度只有1分,這時,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依然可以往5分前進,但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必須要階段性的通過,2分,3分,4分,最後抵達5分的標準,然後和別人做同樣的事。

 

過程中,試著採取漸進的方式,來調整我們給孩子的內容與難度。讓孩子抱持著一種合理的期待以及清楚的目標設定。這目標設定會分為初期、中期、長期,例如將1分、2分設定為初期,3分、4分設定為中期,5分則是最後的長期目標。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同時釐清孩子在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問題點,以及真正需要解決的關鍵環節。例如也許孩子的學業低成就,受限於他的理解、記憶、專注、邏輯推理、書寫、基礎概念、計算、圖像空間等的核心問題,而找出相對應的策略。

 

如何提供符合孩子能達到目標難度的試卷與評量,或許老師以及父母可以試著先設定一張評量,讓孩子透過這張評量,是否能夠得到890分的表現。(如果我們願意為孩子量身訂做的話

 

當然這890分的表現是否能夠達成,有時會和測驗內容、孩子的能力、動機、孩子是否出現習得無助感等有關。

 

孩子需要對於自己的能力,以及所設定的目標有合理的期待。同時,在這達標的過程中,也逐漸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有能感(一種有能力的自信與感覺)。

 

PhotoInsights Unspoke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