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發現孩子疑似自閉兒/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大隻雞慢啼」禁止
許多父母、祖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往往從孩子會不會說話,當做發展判斷的指標。有時孩子正值一、兩歲多的幼兒階段,你可能還抱持一絲希望等待他日後能順利開口說話。但千萬不要踏入「大隻雞慢啼」的期待與陷阱,許多遲緩兒往往就這樣被錯過。如果大隻雞最後不啼,怎麼辦?
 
★關鍵發展指標
除了說話及語言能力是否出現這件事,建議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嘗試留意孩子下列的關鍵發展指標。
 
如果你發現孩子對於你的表情、說話、肢體互動或情緒沒有明顯反應,也不感興趣。
 
如果你發現抱著孩子時,卻感受不到他與你的情感交流及互動(這種感覺有如抱著木頭般)。
 
如果你發現孩子眼神常逃避與人接觸,甚至於有所需求時,也不會主動回應。無論是語言、手勢或眼神。
 
如果你發現孩子感興趣的物品或食物被你取走時,他卻總是輕易放棄,頭也不回地離開。不帶任何情緒表情,或情緒反應過度強烈而尖叫。
 
如果你發現孩子像無頭蒼蠅般,缺乏目標行為、四處遊走。同時,也看不到符合一、兩歲幼兒的功能性遊戲。當然,想像遊戲更難發現。
 
如果你發現孩子對於危險無害怕意識(例如爬高、尖銳物),卻對一般刺激出現過度情緒反應時(例如當你輕輕觸碰他)。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專注於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小細節上。
 
這些指標並不意謂孩子一定患有自閉症,或一定要幫他貼上怎樣的診斷標籤。
 
這裡所要傳達的訊息是,提升你的注意及敏感度,將有助於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在發展上的落後,並給予孩子應有的療育協助。
 
★教學像料理
幼兒園老師是否僅在教室裡眼睜睜看著,消極被動觀察而已?我想,情況不至於如此。我一直認為教學像料理,就像阿基師做菜。起鍋後,火侯要開多大,油要加多 少,鹽巴、味精、醬油、砂糖要放幾匙,味道才會剛剛好。在這裡,要跟你說的是,要有所介入,你才有機會看到一些情緒行為的不同反應,並進一步確認你所擔心 的問題究竟存在或不存在。
 
★情境的差異
或許你很納悶,為什麼你的觀察與父母的反應差別那麼大。那麼到底該是以誰的反應為判斷,誰的意見會勝出?這當中,當然涉及父母看待孩子診斷的態度。有時, 要讓父母馬上接受孩子有自閉症這件事,是一種難以承受之重。或許得先否認,或許父母需要更多的時間及證據,才能夠坦然地接受這份沉重的事實。當然,也有父 母不希望老師總是把注意力聚焦在診斷這件事,認為於事無補。反而希望老師在是與不是自閉症之間,能夠多一些介入與協助。
 
★思考診斷之後
當幼兒園老師面對班上孩子出現疑似自閉症的問題時,可以試著思考,急需釐清孩子問題的關鍵是什麼?當然,一個被解讀為疏於管教,過於寵愛而慣壞的孩子,與在生理上,實際存在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困擾的孩子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也影響著你的處理方式。
 
★診斷回歸專業
診斷部分,其實是不需勞駕老師來判斷。當你發現眼前的問題已經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時,此刻,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轉介。診斷是醫生的專業,讓診斷回歸到就診醫 師的判斷。不論你自己曾參與過多少的研習,不論你自己覺得眼前這孩子有多像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請記得,把這專業回歸給醫生處理。你可以積極進行的是,如 何將你平時在幼兒園的敏銳觀察,反應給父母,再由父母轉達給就診醫師。因此,想辦法說服家長能夠至相關醫療院所接受就診、評估這件事,會是你努力的方向。
 
文章摘自《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