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孩子焦慮無所適從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各位同學,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除了不能離開座位外,每個人可以自行決定要做的事情。記得!雖然是自由活動時間,但是請保持安靜,不要影響隔壁班上課。」這是全班最歡樂的時刻,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太和來講卻是最不知所措、狀況最多的焦慮時刻。


「老師,太和一直在搖桌子很吵耶,你叫他安靜啦!」「老師,太和好噁心耶,他把口水吐在手上玩。」「老師,太和在撕紙,還丟得滿地都是。」同學們的抱怨一個接一個,這讓原本想要利用這二十分鐘來設計學習單的大海老師感到有些不耐。


「全部的人都安靜!」大海老師拉高嗓門「你們是不想要自由活動,是不是?吵什麼吵?太和,你在做什麼?給你自由,還不會利用,到旁邊罰站!」話一說完,太和的情緒更加顯得激動。

★結構與適應
結構化,對於理解與適應相對較弱的自閉兒來說,在面對日常生活中,不時存在的多變性,的確有適應上的必要。這些需要結構的內容,無論是時間上、空間上或流程上。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讓每日的行程及流程單純化、結構化。這些時間流程有時像是安排資源班的課程一樣,如果能夠固定在特定的時段,例如星期一至五早自習或第一、二節課固定至資源班上課,這對於自閉兒的適應會比較好一些。

★標準作業流程(SOP)
同時,在教學的流程上,如果老師能夠像標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很結構地設定好教學模式,例如先檢查作業、教學、請小朋友上台作答、書寫作業等,有一定的流程,這樣讓自閉兒比較能夠掌握與安心。

★將結構視覺化
讓孩子能夠看見每日的結構化行程,讓這些流程變成視覺化,讓自閉兒能夠更加理解自己所要面對的節奏。這部分,或許我們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行事曆或記事本上,這些密密麻麻的行程記錄會讓你我比較能夠有所遵循。


因此,試著貼心地將每天、每週、每兩週或當月的主要活動或固定行程,參考行事曆的概念,以孩子能夠理解的視覺模式(無論圖像、文字或符號),讓孩子能夠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既定事項及未來活動的流程與節奏。

★跑馬燈的壓力
有時,行程雖結構,但轉換情境的次數太多了,這對於適應情境能力較弱的自閉兒來說,總是一種壓力與負擔。這種現象,最常出現在都會區的孩子,常不斷在不同療育地點移動、轉換。一會兒搭公車、轉捷運,一會兒這端療育結束,再換計程車轉換下一個醫療院所或訓練機構。這如同跑馬燈的迅速轉換,讓自閉兒需要不斷地去適應不同的人、事、物、時空變化,所需承受的壓力與負擔可想而知。

★預留彈性
當採取結構化方式,讓多數事情在預期的軌道運行時,你會發現自閉兒的適應力與情緒反應通常較為穩定。但是,你也知道,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能夠照表操課當然最好,但有時,你也需要考慮在長期、固定、結構化,一切需要照表進行時,自閉兒也容易缺乏應變的彈性。
因此,在結構中,預留彈性,加入一些變化還是有必要。至於這些改變的彈性需要調整到多少,這部分因人而異。通常,你需要觀察孩子的反應與先前經驗來進行微調。在多數情況下,可以採取結構化、事先預告為原則。同時,在少部份活動上,給予突如其來的變化,不事先告知,不按既定流程進行該活動。

文章摘自《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78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