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孩子傾向於將自己的負向情緒壓抑在內心裡,無論是感到傷心、迷惑、挫折、難過、寂寞、孤單、害怕、憂慮或恐懼等。
  • 這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負向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知道向誰說,有些可能不習慣說,有些則不願意說,有些可能不敢說、害怕說。
  • 當孩子將這些負向情緒放在內心愈久,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就令人擔心這些情緒感受會變質。
  • 這些情緒變質也許來自於孩子想法上出現過度扭曲,也許讓孩子過度專注在負向訊息,也許隨著時間使得孩子在想法上以偏蓋全,或過度放大原先的訊息。
  • 情緒壓抑愈久,並不會像酒愈醇愈香,反而使孩子更容易在未來不確定的時間點上引爆或失控。

  • 在以信任為前提,引導孩子試著將內心的想法或感受說出來,透過自我開放及表達的方式,使得孩子的心裡會舒坦些,讓壓抑消失於無形。
  • 透過自我開放說出來,也讓孩子能夠再一次澄清及整理當下的想法及感受,同時使傾聽的對方(大人或同學)能夠有同理及瞭解的機會。

  • 做法: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將心中想要表達的想法及感受,設定製造日期與保存期限,這就像便利商店中,架上冷藏的鮮奶一般。
  • 這些想法及感受須要保存多久,或許可以與孩子設定在一星期或兩星期以內。
  • 讓孩子知道,在保存期限前(例如一星期),一定要嘗試將心中負向想法或感受向周遭信任的人表達出來(無論是說或寫),這就如同將冰箱內,冷藏的情緒鮮奶在保存期限前須打開喝完它一般。

  • 例如當孩子在班上常因分組遭同儕排擠而感到挫折與孤單(製造日期:97.10.15),先前他總是將這種負向感受壓抑在心裡,使得如此負向情緒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想法愈滾愈變質,總覺得同學就是故意排擠他、與自己做對,在班上是不可能交到朋友。
  • 讓孩子練習將這些負向想法及感受,保存期限設定在一星期後(97.10.22)。
  • 同時,提醒孩子在保存期限前,嘗試將內在的想法及感受向周遭他人說出來或寫出來(無論是向父母、老師、同學或治療師)。
  • 讓孩子的內心因自我開放與表達,而隨時保持放空、輕鬆。
  • 將內心壓抑許久的話說出來,有時會是很棒的一種滋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