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繪本、童書、小說等閱讀 (79)
- Dec 26 Sat 2020 18:32
《蝴蝶先生選美大賽》當我們遇見美,就是在那當下,瞬間的感動。/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26 Sat 2020 18:27
《某天 早晨》我們都慢慢的在失去,卻也慢慢的在獲得。/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24 Thu 2020 21:42
《活著》(生きる)不需比較/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如果,你還有感覺,那就表示你還活著。
反過來說,當我們活著,就試著讓自己,對於周遭的事物,多一些感覺,多一些連結。
活著,看似很容易,因為你我現在都活著。
然而,我們是否好好活著,沒有人可以打包票。
這關係到,你自己如何來認定,現在活著這件事?
活著,有時也很不容易。
對於有些人來說,想要好好活著,卻求之不得,很是辛苦。
有時,病神,死神,什麼時候來拜訪你,預約你,這也不是你自己可以決定。
說來,就來。要你走,你也很難強留。
因此,趁我們還活著,那麼就好好的活著。
如何好好活著?沒有人可以來教你。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身旁的人是如何生活著?
在這裡,無從比較,也不需比較,也不需要羨慕。
或許,我們只是參考別人怎麼生活著。
沒有什麼,比現在活著這件事更為重要。
就是現在,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
就是現在,你還真夠現場感受到的,此時此刻的現在。
這個現在是一種動態,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再回頭,就是過去了。
你想浪費它,它也會毫不留情的,就讓你的時間過去了。
不需要懊惱,後悔也沒有用,它就是過去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活著,就是一首詩。」—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作品《活著》(生きる),繪者:岡本義朗,譯者:游珮芸,步步 出版。
- Dec 23 Wed 2020 20:23
《騎車到岸邊 愛永遠不會被遺忘》生命就像一首歌,就像韋瓦第的《四季》/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生命就像一首歌,就像韋瓦第的《四季》一樣,春夏秋冬的旋律,不停地在流動。
生老病死,隨著時間緩緩的流動著,也讓我們感受到歲月的無情。而這些無常,卻又是一種日常。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命這首音符會嘎然而止,說停止,就停止,永遠沉睡了。
- Dec 21 Mon 2020 14:35
《世界上最棒的葬禮》生命中最是重要與珍貴的遊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17 Thu 2020 22:44
《爺爺的天堂旅行》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出發,遠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14 Mon 2020 18:35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喪屍小孩》《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繪本1.2/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們內心裡,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我們有多久的時間,沒有回頭去探視,那塵封已久,如同囚禁在牢籠裡,那童年不堪的記憶。
是否要回頭望?還是昂首向前?
是否需要與過往和解?
還是不顧一切,繼續編織自己,美好的人生?
不去看那苦痛的回憶,是否它,就自然而然,消失不見,還是終究有一天,會化為我成長的養分。
想要擁有幸福,是否就得付出沈重的代價?
然而,幸福,又是怎麼一回事?
- Dec 14 Mon 2020 17:49
《我說話像河流》口吃/語暢障礙/接納/同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14 Mon 2020 16:54
《跟小鳥道別》療癒的告別/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對於孩子們來說,死亡到底是什麼模樣?
是冰冷?是恐怖?是模糊?
許多時候,我們大人並沒有很清楚來告訴他們。
然而,面對眼前死亡的動物,逝去的生命,孩子們依然可以為眼前消逝的動物,來進行最後的告別。
這種告別,也在於撫慰生者與眼前逝者之間的關係。
當然,告別與儀式,往往也具有療癒的作用。
也重新賦予了我們,如何解釋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生命可能存在的意義。
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終其一生,最後依然無法瞭解,人的一生到底最後是為了什麼?
但這一點,是否重要?
說真的,到現在,連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有時,告別的儀式,可以是很溫暖,很溫馨,很別開生面,很繽紛,很有色彩的。
告別的儀式,是否一定要傷心、難過?是否一定要驚悚、恐懼?
說真的,沒有一定的規定。
反而,當小時候,在街上,遇到一些喪禮的儀式,在沒有大人的告知,解釋,或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自己很容易會被眼前的畫面所驚嚇。
而讓自己對於這樣的儀式感到畏懼,甚至對於死亡,充滿了恐懼。
大人如何看待,說真的,也決定了孩子如何來面對死亡這件事,面對生命中,各種生離死別,分離、道別、告別。
這些事,真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和孩子逐漸的來建立。
死亡,並不可怕。或許,讓我們換個方式來看待。
也許,逝者以長存在你我心裡,在空氣中,在我們的腦海裡,永不退去。-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跟小鳥道別》
(The Dead Bird)
作者: 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原文作者: Margaret Wise Brown
譯者: 賴嘉綾
繪者: 克里斯汀‧羅賓遜(Christian Robinson)
出版社:玉山社
- Dec 12 Sat 2020 20:37
春日之犬 / 手,琵琶魚:《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繪本3.4/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12 Sat 2020 20:20
《再見了,莉賽特》生命中的告別/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Feb 01 Sat 2020 21:20
《下雨天,不上學》拒學(懼學)/校園霸凌/接納/同理/校園適應/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曾幾何時,教室卻成了孩子難以生存的煉獄,痛苦的所在?!
對於孩子來說,學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孩子們心裡面總是疑惑著,自己到底做錯什麼事?為什麼要這麼被對待?
為什麼別人有權利,可以如此嗜血般的折磨自己?
孩子心裡非常的不解。
- Feb 01 Sat 2020 21:14
《沉默到頂:眨眼之謎》沉默/委屈/被懷疑/溝通/性誘惑/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讀到第271頁,終於聽到少年開口說話了。
當青春期的情愫,如瘋狂般的迷戀,瀰漫在少年的內心深處
那看似輕輕的,又濃郁的性誘惑,讓少年陶醉,卻又如同被
保持沈默,在意外事件發生之後。
不說話了,切斷與周遭他人溝通的管道。
- Feb 01 Sat 2020 21:04
《杏仁》述情障礙/情感表達/心智理論能力/同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Jan 17 Fri 2020 09:09
《我只想好好說話》口吃/語暢障礙/接納/同理/霸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部關於口吃的小說。
你是否可以想像面對口吃的孩子,當他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當他的聲音即將被聽見,自己又擔心,所說出來,斷斷續續的話,是否成為別人對自己另眼看待,嘲笑的目標,這時心中的感受,非當事人來說,真的很難體會。
有時,真的只能透過佯裝生病來讓自己逃避,逃避雖可恥,卻只是短暫有用。逃跑了一天,躲了兩天,掩飾了三天,然後呢?終究得要重新來面對自己,以及與周遭他人的關係。
- Jan 17 Fri 2020 09:00
《少女》死亡/生命/關注/吸引注意/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曾經面對死亡就在你的眼前,
對於青少年來說,
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衝擊?
到底是什麼樣的意義?
當一對女孩想要去感受,
去探索,
死亡到底是一件什麼事?
死亡對自己來講,
又會如何來看待?
- Jan 17 Fri 2020 08:50
《贖罪》罪惡感/道德/詛咒/壓力承擔/害怕/恐懼/言語傷害/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不要輕易忽視我們大人所說的每一句話,
可能在孩子的內心裡面,
造成永遠無法磨滅的傷害。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有些事件,
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不時之間,
就會突然浮現在腦海裡面,
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
- Apr 01 Mon 2019 19:48
閱讀《豬神權杖》,看見了人性(動物性)的善與惡/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在動物界的十二生肖爭奪戰之中,就如同現在社會的生存競爭一般。動物們,各顯神通,使勁各種明的,暗的,善的,惡的,本能的,智慧的,孤鳥的,群性的方式等,期待擺脫眾動物們的競逐,越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以取得那充滿權勢的有限名額。
在整個競爭過程中,顯現出不同動物們各自的本質。有些動物積極,有些動物消極。有些動物使盡權謀,充滿心機,有些動物則講究道德義氣。有些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些動物則揮灑善良本意。有些動物追求利己,有些動物追求利他。有些動物追求的是權勢名聲,有些動物則滿足於美食小確幸。有些動物自我設限框住自己,有些動物則擴展了無盡的野心。
閱讀築夢星所寫,圖倪所繪的兒童小說《豬神權杖》(白象文化出版),讓我們看盡了,在這生存競爭之中,各種動物們,如同人類所擁有的複雜人性(動物性),也感受到如同人類如何以窄化的自我,偏執地對待周圍的人事物。在這十二生肖爭奪的過程中,在這十二生肖輪值的過程裡,也讓我們看見了屬於人性(動物性)的善與惡。
很迷人的一本兒童小說,在仔細的閱讀過程中,除了不時與現實的成人社會相連結,也讓自己再度化為年少的孩子,以童稚之心,看待這迷人的奇幻想像。─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 Oct 26 Fri 2018 11:16
11本「關於奶奶、外婆與身旁老婆婆」的繪本/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Oct 25 Thu 2018 16:31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犯錯/面對/秘密/自我表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為什麼孩子害怕犯錯?
我們允許孩子犯錯的寬容值,到底有多少?
當孩子不敢面對,不願面對,眼前自己所做的事。
也許這些事,不符合我們的期待。
也許這些事,在我們大人的心目中,是不好的事,不對的事,不該有的事。
也許這些事,總是讓大人們心情起了大變化。
然而,每一種學習與成長,不就是從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不斷不斷的修正、微調,進而改變嗎?
我常說:孩子不說,不表示孩子沒事。
孩子不說,不表示他沒做錯事。
但做錯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