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管不著你,那乾脆就交由學校來管,我看你乾脆去住校算了。由學校來管理,這樣我們的衝突也減少,大家相安無事。」

 

無論,這是一句氣話,或是父母真的有如此的想法。類似的對話,在許多的家庭層出不窮。

 

當然,對於住校這件事,有時,常是我們父母一廂情願的看法。親子關係中,當我們和孩子之間出現了衝突。我們卻選擇了一種眼不見為淨,保持遠距離的對待方式。

 

沒錯,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短暫維持適度的距離,讓彼此冷靜,情緒緩和下來,這在親子互動上,是經常被提起的一種做法。

 

給彼此一段時間,來緩和情緒。但這是指在家裡,也許這個晚上,這一兩天,讓我們暫時保持彼此的冷靜。但這並不等同於,面對親子關係的衝突,乾脆讓孩子遠離我們的視線。

 

我經常強調一件事,青春期孩子本來就和父母的對話相對減少許多,也就是說,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本來就處在一種比較冷的狀態。

 

但如果,今天我們和孩子選擇冷戰,事實上,親子關係將更加的處在冰凍的狀態。彼此關係調整所需要耗費的解凍時間,將會越來越長。更何況,在這關係中,孩子不見得有想要改變彼此關係的動機。

 

當今天,我們選擇了讓孩子更加遠離我們的視線,無論是星期一至星期五孩子住校,星期六、日返家。也許,父母認為壓縮衝突的機會,對彼此關係應該會比較好。但事實上,減少衝突並不等同於親子關係就會更加親密。反而,彼此相處時間減少了。這時,親子之間的疏離,將轉為更加惡化的狀態。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態度的調整,是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我們是否有所改變?願意改變?孩子可是非常的敏感,感受的到。

 

當我們不考量當事人的意願,只是以父母強勢的作為,直接安排孩子住校。不同孩子,面對這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

 

也許,孩子會認為你放棄了他,遺棄了他,或認為你根本不想要花心思,來解決彼此的問題。也許,孩子反而樂於看見這樣的發展。因為,對他來說,不見得有動機,想要和父母互動或對話,彼此不碰面,更好。也許,孩子會感謝你,感謝你對他的付出,讓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環境。

 

但是,後面這一種情況,在親子關係衝突下,要出現的機率微乎其微。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眼前親子關係是出現了狀況。不論,這些狀況是來自於孩子的交友、感情、戀愛,使用3C產品,或孩子在課業上,對父母的態度上,或出現了偏差行為,而讓親子之間產生了衝突。

 

在這裡,我依然必須強調,解鈴人更需繫鈴人。親子關係的維繫與修復,真的有待父母先行釋出善意的橄欖枝。


 

Photodaze,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