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的主要重點,在於和各位分享在進行特殊需求學生,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及泛自閉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為例,在團體過程中,一些細微的注意事項。

就以出席活動時間來說。參與活動的孩子,如果能夠按照規定,準時出席,當然這一切總是最美好的一件事。例如活動時間是上午七點五十分早自習時間,那麼孩子們最好抵達的時間就是七點五十分。

在團體活動中,時而發現有些孩子會提前抵達。當然,如果帶領的老師已經在教室現場,這事情也單純。

但是如果教室裡,時間未到,老師尚未抵達。基於安全的考量,其實是非常不建議孩子們提早到。

特別是對於ADHD孩子來說,由於自我控制的缺乏是他們的核心問題。因此,在教室無大人的情境下,是很容易讓自己的活動量、衝動與規範行為失去控制。同時,也很容易造成當活動時間正式開始,這群孩子在情緒行為的轉換上,是更加浮動而難以進入狀況。

我常提醒,與其讓ADHD孩子提前到,倒不如寧可讓他晚到。(雖然,也許有人心裡想,他們最好不要到?!)實務上發現,這些孩子雖遲到,但對於情境的適應還比較容易調適而很快進入狀況。

因此,在團體活動一開始,我都會很清楚向孩子告知團體規則。就以抵達時間為例:老師出現,孩子再進來。當然,準時抵達還是最好的原則。

反之,對於泛自閉症孩子來說,能夠準時開始,準時結束,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是最好不過了。這有助於孩子們對於情境的掌控,及緩和焦慮情緒。

當然,泛自閉症的孩子盡可能不要遲到,也不要缺席。畢竟,他們在準時參與活動時,對於情境的調適就有挑戰,很容易出現適應上的困難。更何況,如果遲到了、缺席了,那麼由於對「未參與時段」的茫然、不知所措,這是會讓他們更加的焦慮。

因此,寧可這群孩子能夠提前到,提前來適應整個教室的環境,先適應硬體設備,再逐漸適應人跟人之間的互動。當然,前提是,活動教室裡已經有老師或父母陪同在旁。

從這些細微的例子,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ADHD和泛自閉症孩子們,在自我控制以情境調適與轉換的一些差異性。同時,也是這些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課題。細微的留意與調整,將有助於他們融入團體中。



Photo:Mark Morga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由【王意中部落格】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