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認為和孩子說話很是容易。但是,突然到了有一天,你真的也開口「問」了孩子,但卻發現他一句話也不說話,或者就那一句「不知道」就草草結束對話。

當然,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有事一定會說。不說,或許現在真的沒什麼事。我們也因此自顧自地安慰了起來。沒事,沒事,有事,孩子是會說的。

我們一廂情願地這麼認為,也因此很容易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那麼地流逝過去。眼前的孩子漸漸成長,看似熟悉,但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沒事,沒事,有事,孩子是會說的。

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必須大聲地說:很、抱、歉、你、錯、了。

當孩子真的遇到事。無論是疑惑的事,惱人的事,說不出口的事,想要隱瞞的事。無論是感情、人際、課業、社團、未來、內心或者性事。他不見得會向我們說。

父母常常高估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當然,甚是關鍵的是:當親子之間彼此沒有什麼「交心」的事,孩子實際上也不知道該如開口。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那經驗,曾經與父母、老師或其他重要他人,面對面,好好地敞開心胸,長時間對話。

這真的是需要實實在在的經驗值的。

我們可能真的甚少營造了如此的對話空間。

但我想,你難免會抗議:心理師,我有問喔,只是孩子不說,我哪知道。

我們都習慣「問」孩子,且自然而然地認為孩子應該要有問必答。只是,這不斷、反覆、單向式的問,卻讓孩子少了些被關注、被了解、被同理的感受。

「難道我不說,爸媽就不能了解我?」有時,在孩子的內心裡,很容易浮現這樣的疑問。「你猜嗎?你說說看嗎?」在孩子的內心中,不時也吶喊著:「你試著了解嘛!」

分享,從父母開始先說自己,先聊自己。讓孩子有機會聽到你和這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看法與感受。只要不暗藏對孩子的要求與期待,我相信孩子是會愛聽的。

你說,他聽。你深切自我表露,他感受到被信任。你分享,也示範。他聆聽,也參考。關係有了,信任夠了,對話啟動了。孩子也就容易自然而然,向你傾訴。而你對於眼前的孩子,也更加懂他、了解他。

我相信,被了解的感受,絕對是一件很棒的心靈饗宴。



Photo:Philippe Put,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